【信息时报】脑卒中发生前有迹可循

2015-10-28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李绍斌 彭福祥) 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第一位的致死病因。近日在脑卒中病相关活动上,广州市内专家联手呼吁市民重视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洪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老年市民应留心脑卒中的“蛛丝马迹”,发现迹象及时就医,将伤害降到最低。

  根据近年在全国开展的大样本流行病调查研究估算,中国脑卒中后存活患者在1000万人以上,其中65岁以下首次发生脑卒中的比例占近50%。在幸存者中,约四分之三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等后遗症,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洪华表示,80%的脑卒中病人在发病的半年到一年前都会出现一过性症状,如身体偏侧麻木,脚无力,手拿不起东西;意识不清、模糊;突然有语言障碍,说话不清楚;一过性头晕;单侧视力下降,听力不清等。如有这些“蛛丝马迹”,一定要警惕并告诉医生。

  对于这些一过性症状,不少读者会将其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最常见的就是肩周、颈椎、腰椎等疾病。洪华解释,脑卒中患者多数是存在同侧问题,如同侧手脚和脸都出现问题。出现这些症状时,很多人认为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其实不然,出现这些症状至少意味着有血管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了,如集中出现则建议住院治疗了。

  脑卒中高危群体有哪些?洪华表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抽烟、喝酒、尿酸高、少运动等八大因素中,占有三项则可谓严重的高危人群了。”

  提早发现脑卒中,脑血管造影被认为是金标准。医生建议中老年人,每年做一次脑血管造影或是颈动脉彩超了解情况。洪华强调,定期筛查固然重要,但首选的是改变生活方式,远离肥胖,“大腹便便本身就是危险因素”。

  脑卒中义诊预告

  时间:10月29日(星期四)上午9:00~12:00

  内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武警总院著名专家现场义诊,为居民提供现场健康诊疗、脑卒中初筛、互动解答等服务。

 

http://epaper.xxsb.com/showNews/2015-10-27/27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