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体外反搏 可改善防心梗、中风
动脉硬化只能干等“支架”和“搭桥”?
■新快报记者 梁 瑜 实习生 郑祖瑶
通讯员 李绍斌 彭福祥
中老年人中,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可不少。其可形成血栓,若堵塞心脏,会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问题;若堵塞脑血管,可造成脑中风。通常,对于心绞痛、心肌梗死,很多人知道做“支架”和“搭桥”,但很少人知道非病发严重时还可以采取体外反搏这种无创技术治疗,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预防心梗、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
体外反搏通过气囊管驱动人体血液流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康复科张焰副主任医师介绍,体外反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机械辅助循环方法,已应用于临床30余年。
体外反搏即在人体下肢和臀部分段包裹以特制的气囊管,由电子控制系统检出人体心电图的R波作为触电信号,在心脏舒张早期,各段气囊由远及近序贯充气加压,驱动下肢和臀部血液向主动脉返流,以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和血容量,从而改善心脏、大脑、肾及五官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而在心脏收缩期前,全部气囊迅速同步排气,受压的肢体血管突然开放,外周阻力急剧下降,从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快速流入肢体动脉,主动脉收缩压下降,心脏后负荷(射血)得以减轻。
体外反搏适合非紧急情况及日常预防
被誉为“中国体外反搏之父”的郑振声教授为推动体外反搏装置的研发,日前向中山一院心血管康复科捐赠人民币100万元,用于该科体外反搏设备与仪器的维修、更新及新型体外反搏装置的研发。他介绍,如今大部分医生在患者患有心脏病的时候建议做“搭桥”手术或放入支架,但其实在非紧急情况下可使用体外反搏技术。“紧急情况下可行‘搭桥’或‘支架植入术’,但当病情并非严重时,使用体外反搏这种物理治疗手段,安全、无创非介入性,还大大节省治疗费用。”郑振声称,体外反搏做一次大概100元(不同城市、医院存在一定价格差异)。
体外反搏除了可以应用于疾病治疗,也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适用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造成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是动脉粥硬化的始动环节,体外反搏治疗通过提高血流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内皮损伤的恢复,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六类病人适合做体外反搏
一、心血管疾病: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缺血、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架、搭桥术后等;
二、缺血性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综合征(脑源性和颈源性)、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血管性头痛;
三、缺血性眼病: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眼底动脉硬化等;
四、缺血性耳病:突发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
五、缺血性肢体疾病:下肢动脉硬化、末梢循环障碍;
六、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心血管高危因素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http://epaper.xkb.com.cn/view/1036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