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妙手医生成功为八旬老人心脏“搭桥”
金羊网讯 记者丰西西、实习生连花、通讯员彭福祥报道:19日,记者获悉,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团队成功为一名82岁的高龄老人实施了心脏冠脉搭桥手术,老人术后恢复良好,19日当天出院。
据了解,82岁的患者刘伯感觉胸闷、呼吸困难已有1年多,20多天前体检时发现心动过缓,最慢时1分钟心跳仅32下。在中山一院心外二科,他被诊断为冠心病。
中山一院心外二科主任吴钟凯介绍,刘伯的病情比较危重,心脏的三根主要血管均有严重狭窄,特别是左主干血管近端狭窄达99%,“血液循环通道已经极细如丝。”吴钟凯说,若不及时治疗,刘伯随时有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
吴钟凯说,虽然年龄不是心脏手术的禁忌证,但很少有老人在高龄接受手术,主要是老人及家属担心手术风险,不愿意让老人“受苦”。但乐观开朗的刘伯却坚决希望自己能够进行手术。
反复会诊评估决定手术
经过中三一院内外多科医生教授的反复会诊讨论,并进行Euro Score(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评估后,吴钟凯团队发现,尽管刘伯的年龄较大,但各器官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且手术能够帮他解决痛苦、延长寿命。因而专家团队决定为刘伯实施心脏冠脉搭桥手术。
然而,为如此高龄的老人手术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吴钟凯说,老人的组织比较脆弱,“止血钳下得太猛就会夹断,缝补心脏时拉线不紧会出血,拉得太紧又甚至会直接碎裂。”此外,手术创伤可能会引发高龄患者全身乃至心脏的潜在疾病。
该院心外二科去年曾为一名84岁的老伯进行过瓣膜置换术,刘伯是他们遇到的第二高龄的挑战。为此,中山一院调配了心内科、麻醉科、体外循环、手术室和心脏外科ICU等科室最精干最巧手的医生组成手术团队。
历时4小时顺利完成
吴钟凯介绍,由于老年人的组织脆弱,组织固定器难以在心脏表面固定,因而医生们选择为刘伯进行了停跳下冠状搭桥手术,也就是说,着手术过程中,刘伯的心脏要停跳一段时间,需要依赖体外循环系统维持生命。
吴钟凯强调,因刘伯年龄大,术中应加强心肌保护,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才能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为缩短呼吸机辅助呼吸及ICU治疗时间创造条件。此外,刘伯的心脏钙化严重,瓣膜清洗过程也十分困难,必须非常谨慎仔细,确保最后没有残留。
经过的密切配合,历时近4个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其中心脏阻断时间仅40分钟。刘伯的术后恢复进展良好:术后一天就撤除呼吸机并自主进食,三天后转回普通病房,到五天便能自行下床活动,十天后手术切口拆线。
女儿代笔画漫画送医生
吴钟凯介绍,手术过后刘伯的目标血管状态良好,相当于换了一条“新水管”,“他现在的心脏比同龄人的要更有活力。”术后的刘伯对吴钟凯团队充满了感激,他还构思了一幅医生进行搭桥手术的漫画,让女儿代笔画成后送给了吴钟凯。
吴钟凯介绍,60岁以上的病人,每增加5岁,在进行手术时的死亡率就会增加1%。但他强调,经过系统评估后,能够予以手术的高龄患者,术后的恢复反而相对较快。
据了解,在今年,中山一院心外二科已为10多名75岁以上的老人实施了手术。吴钟凯认为,年龄不是手术的禁忌证,一些高龄患者及其家属不必仅因为年龄因素而拒绝手术治疗。
http://news.ycwb.com/2016-07/19/content_22551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