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神经内分泌瘤难诊断 中山一院掌握利器

2017-05-08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蒋隽 通讯员 李绍斌 彭福祥)一般人都以为“乔帮主”乔布斯死于胰腺癌,其实他患的是神经内分泌瘤,只不过这个肿瘤长在了胰腺部位。由于这类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分布广泛,因此常被误诊为其他肿瘤,而68镓同位素标记的生长抑素作为示踪剂的PET-CT是确诊这种肿瘤的利器,目前华南地区只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能开展这一检查。

  神经内分泌瘤易误诊

  近日,一位5年来多次因不明原因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病人,从汕头辗转来到中山一院就诊。此前,该病人做了几次胃切除手术,但一直找不到病因。“我们为他做了68镓同位素标记的生长抑素作为示踪剂的PET-CT后,在十二指肠终于找到一个大小约0.5厘米的胃泌素瘤,切除之后,病人痊愈。”中山一院核医学科主任张祥松教授介绍,这种专门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检查,目前华南地区只有该院能做。

  中山一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洁教授解释,人体内有很多神经内分泌细胞,它们遍布全身,分泌数十种不同激素,调控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目前,神经内分泌瘤最常见于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器官,约占这类肿瘤的三分之二左右。这一类肿瘤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内增加了6倍,因此逐渐受到关注。

  分布广泛,临床表现复杂的特点造成了神经内分泌瘤容易误诊,确诊困难。陈洁教授团队每年诊治近200例各类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些病人通常都是辗转了很多的医院、做了许多检查,有些病例长达5~7年才获得确诊”

  影像检查是利器

  “因为80%左右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表面会表达生长抑素受体,同位素标记的生长抑素与肿瘤表面受体结合后,进行PET-CT扫描,可以非常敏感地检测到肿瘤的分布,同时可以明确肿瘤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的情况。”张祥松介绍,还有一种PET-CT扫描是使用常规的18F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作为示踪剂,“可以显示肿瘤的糖代谢是否活跃,糖代谢越活跃,一般而言意味着肿瘤生长越快,恶性度越高。”

  什么人容易得神经内分泌瘤?“发病没有性别上的差异,病人年龄跨度很大,有七十多岁发病的老人,也有十多岁的少年。”陈洁指出,该类肿瘤患者中,只约有5%的人具有遗传背景,携带有致病的缺陷基因。

http://epaper.xxsb.com/showNews/2017-05-08/376137.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