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医疗队:大病不出县,切实提升当地医院诊治能力

2019-12-09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按国家要求组建了医疗队,前往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边坝县,执行国家委派的医疗扶贫援藏任务,加强及提高当地的医疗诊治能力,争取早日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和愿景。

   边坝县地处偏僻,离所在的昌都市城区有9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离省会拉萨有约12小时车程。从市里到边坝县城一路都是崇山峻岭,两车道的公路都是修在悬崖峭壁上的,九曲十八弯,时不时有飞石坠落,险象环生。如果一个病人要从县城转诊到市里,本来病的不轻,在这样崎岖弯曲的山路上颠簸近十个小时,难保不进一步加重。“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在这里更加彰显其重要意义。

   当地医疗经验极其缺乏,医疗队了解了基本情况后,便投入到了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一周后的一个晚上,有一位12岁的藏族男孩前臂双骨折,当地医生努力尝试手法复位1个多小时,但复位很不理想,在考虑是否将病人转到昌都市人民医院。援藏医疗队的队员王永谦医生得知消息后立马赶到现场,检查后发现可能是之前尝试复位反复操作,而导致局部肿胀更明显,且经过长时间的折腾,小孩的情绪也越来越不好,再次操作复位难度瞬间徒增,此时,王永谦医生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还是再次进行手法复位固定。

   经过重新注射局麻药安抚孩子,多次复位尝试后仍效果不佳。王永谦医生因缺氧也早已气喘吁吁、口唇发绀,值班医生也劝其放弃,让患儿转至昌都市医院。但王永谦医生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努力争取让更少的病人"出县"。

   秉着这一信念,王永谦医生改善呼吸,不断再作努力,终于让伤者取得了满意的复位效果,小孩和家属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并竖起了大拇指。等完成石膏固定拍片,复查确认复位良好后,挂钟的时针已指向晚上12点,虽然医疗队员气喘吁吁、口唇发绀、手腿酸软,但又一藏胞家庭可以免受长途艰险奔波之苦及更多的费用支出,一切的不适缓解了许多 。

   在一天傍晚,一位内踝开放性骨折并皮肤撕脱伤的藏胞伤员从4小时车程远的乡下转来,因术前检查准备、麻醉术前禁食等因素,当地医生考虑手术需在深夜一点左右开始,医疗队员王永谦医生本来不当班,但出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是留了下来。

   深夜近1点钟手术要开始了,王永谦医生出于担心当地医生手术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来到了手术室里,当一进入手术室时,王永谦医生马上发现当地医生的操作不够规范,没有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就准备铺巾了,这样很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因为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关键就是彻底清创。

   在王永谦医生的批评指正下,当地医生重新进行了规范的处理,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患者见着术前污秽不堪的伤口一天天良好愈合,每天脸带微笑,医疗队员们意识到了细致规范操作的必要性,定期对当地医生进行了反复示范训练。

   医疗扶贫援藏,不仅仅是要缓解当地人力不足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好传帮带工作,培养当地的人才,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医疗脱贫。医疗队紧紧围绕“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的工作目标,不忘初心,克服各方面困难,不断努力,切实提升当地医院的诊治能力,提高藏区人民的就医获得感。如今,一个一个减少转往上级医院的病例,将"大病不出县"的愿景真正落地,助力"健康中国″的实现。(援藏医疗队)



医疗队员在手术中


医疗队员合力转运病人


援藏医疗队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