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心导管室第三台DSA机投入使用

2020-05-27

    5月26日上午,中山一院举行心导管室第三台DSA机揭牌仪式,标志着心导管室第三手术间投入使用,该手术间安装了西门子Artis Q ceiling悬吊式平板探测器血管造影系统,为心血管介入诊疗操作提供了更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操作平台,大大缓解了心血管医学部对介入治疗的迫切需求。


    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等院领导班子成员,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教授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心导管室专科主任杜志民教授主持仪式。







▲心导管室第三台DSA机揭牌仪式



▲领导嘉宾、相关科室负责人参观心导管室第三手术间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即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技术,主要应用于全身血管性疾病及肿瘤的检查及治疗,是目前血管疾病最有价值的检查治疗技术。此次落成使用的西门子Artis Q celing 系统能够为医生提供更自由方便的手术空间,大幅度降低医生和患者的辐射剂量,同时通过软硬件技术,能使心脏的结构显示更加清晰,治疗更加精准。


    肖海鹏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心导管室新DSA机的启用将助力医院新技术的创新和开拓。希望心血管医学部全体同仁勇担使命,主动作为,推动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肖海鹏院长致辞



▲杜志民教授主持揭牌仪式


    追溯心导管检查的发展历程,中山一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心导管检查,经过以陈普照、郑振生教授等为代表的几代心血管医生近四十年的努力,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知名的心血管介入诊治中心及培训中心,开展了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室上速的射频消融治疗、永久起搏器植入、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等基本心血管介入诊疗操作,还常规开展了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冠状动脉内旋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室性早搏射频消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同步转律除颤器植入。


    此外,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中心常规开展了二尖瓣球囊扩张、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2017年起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是国内最早一批独立开展这项手术的中心之一。



▲新DSA手术间


    随着技术的进步,心导管室设施不足成了制约心脏介入发展的一大瓶颈。近5年,中山一院心导管手术量以每年近10%的比例增长。原有的两间导管室已难以承担日益增长的手术量。


    这台新DSA设备的投入使用,拓宽了医疗业务空间,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缓解医务人员的压力,为心内科的发展增添动力。


来源:心血管医学部、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