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公布,中山一院7个学科进入全国前十

2020-08-27

    8月21日,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公布并解读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综合及31个学科排名,中山一院共有29个学科进入学科百强,其中7个学科进入前十。
    中山一院烧伤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和肾脏病学分别进入前三甲,变态反应学排名第4、重症医学排名第6、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排名第9、泌尿外科排名第10。
    除了进入全国十佳的7个学科之外,还有22个学科进入全国百强,它们分别是护理学、普通外科学、消化病学、神经病学、心血管外科学、骨外科学、血液病学、肿瘤学、麻醉学、皮肤病学、心血管病学、妇产科学、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神经外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口腔医学、结核病学、胸外科学、呼吸病学、传染病学和精神病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已连续七年发布医院科技能力评价结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项目组以国家科技政策为导向,自2018年提出并运用科技量值的概念,从科技产出、学术影响、科技条件三方面客观反映学科实力。



    2019年度沿用了科技量值的概念,以1633家医院为研究对象,设立常态化学术不端监测机制,建立三级数据监督与管理机制,坚持临床导向,不断优化评价体系,精准展现医院各学科在国家医学科技行列的位置。


    中山一院7个学科进入科技排行榜前十名


    第二名  烧伤外科学


    中山一院烧伤外科是华南地区烧伤专业唯一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烧伤专业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国家级核辐射紧急救援基地建设单位、烧伤专业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中国烧伤康复培训基地、中-欧国际伤口治疗师培训学校、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广东省烧伤专业临床重点专科、烧伤与创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烧伤外科在复旦大学排行榜专科排名华南第一,曾成功治愈世界首例烧伤面积 100%、III度96%并严重吸入性损伤病人,每年接收下级医院危重症和疑难病患者转诊数量达400余人次。



    2020年8月,烧伤外科牵头成立的创面治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年接诊量预计超过3万人次,明年将在中山一院(南沙)医院开放病床100张并建设科研平台,致力于建成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重症烧伤救治、慢性创面修复、整形美容华南中心。


    第三名  耳鼻咽喉科学


    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90年代,是中国鼻内镜微创外科学创始与带头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耳鼻咽喉科内镜培训基地、博士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等。



    耳鼻咽喉科先后培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中大百人计划2名;学科团队骨干36人,其中正高11人,副高14人,中级7人,在站博士后11人,特聘副研究员1人,科研助理4人;引进德国国家科学学院院士Claus Bachert教授,联合建立比利时根特大学-中山一院国际上气道疾病研究中心,推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7-2019年,发表SCI论文近50篇;获国家、省部和市厅级等其他科研项目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每年平均5-6项,而2019年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有关鼻内镜微创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等项目先后荣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三等奖。
    鼻颅底外科、鼻眼相关外科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在JACI、Allergy 等顶级科研杂志发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常见病研究成果,对慢性鼻窦炎的预防及诊疗有重要意义;牵头制定2012年中国人慢性鼻-鼻窦炎诊治指南,持续促进临床技术发展;头颈肿瘤的早期发现、规范综合诊疗和个性化精准防控体系研究及临床应用居全国先进水平;咽喉微创诊疗技术的拓展性应用在国内发挥了引领作用,每年诊疗喉癌患者近400例。



    作为国内最早开启人工耳蜗植入的单位之一,耳鼻咽喉科设立“祈紫禧听未来”专项经费,开展资助贫困听障儿童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项目。


    第三名  肾脏病学


    中山一院肾内科成立于1963年,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首批博士点授权学科、国际肾脏病学会(ISN)亚太地区培训中心、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中华肾脏病杂志》创办单位,中国肾脏病学创建单位之一,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肾脏病诊治及科研中心。



    肾内科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中排名第一、北京大学全国最佳学科评估排行榜排名第二、复旦医院排行榜专科声誉排名前五。团队以优异的学术成绩先后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创新科室、广东省211工程优秀学术团队、广东省优秀重点实验室等荣誉称号。



    近年共承担科研基金60多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200多篇为SCI收录论文,包括Nat Gene、Sci Transl Med、Nat Commun、J Am Soc Nephrol、Kidney Int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国际杰出研究者奖”、国际肾脏病学会“青年研究者奖”、国际腹膜透析学会“青年学者奖”、中华肾脏病学会“青年研究者奖”等荣誉,近5年获专利6项。


    第四名  变态反应学


    中山一院变态反应专科于1983 年在邓世南教授的领导下成立,主要进行皮肤、鼻部和下呼吸道常规变态反应疾病诊治工作。



    学科带头人文卫平副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副会长和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等;专科主任徐睿教授现任全国变态反应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变态反应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过敏分会委员。



    在文卫平副院长和徐睿主任带领下,变态反应专科已成为一个以鼻变态反应专科核心技术为特色、华南地区实力最强的临床专业学科,参与制定《口服H1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2018广州共识》、英文版《中国过敏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和《过敏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15》等多个指南。
    变态反应专科是国内一流的研究型临床专科,近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 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11项,发表 SCI 论文 30篇,其中含临床免疫和变态领域排名第一的 J Allergy Clin Immunol 杂志2篇,Allergy 杂志4篇,在整个华南地区及港澳东南亚地区有一定医疗影响力。
    作为国内知名免疫治疗示范中心,变态反应专科多次扶持国内各级医院有关变应原的检测工作,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变应性疾病诊治新进展”,开办学习班,分享成熟经验。


    第六名  重症医学


    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是国家卫计委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和广东省ICU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 2010年被评为国家卫计委第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2016-2019年,重症医学科在复旦医院排行榜专科排名全国第三、华南第一。2017年被批准为国家疑难病症诊治中心,2018年牵头成立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重症医学科共有56张床位,年收治重症病人约4000人次。
    团队成员包含高级职称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45人。学科带头人管向东教授是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ICU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是我国第一本重症医学指南《中国 ICU建设与管理规范》的执笔者和第一个培养重症医学专业博士的博士生导师。



    自2001年始,重症医学科牵头参与了40余项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国家和省部级基金60余项,致力于脓毒症、重症移植患者围术期管理和供体维护、重症患者大数据和信息系统建设的临床转化、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防治等系列研究,其中大部分研究已顺利结题,研究成果发表在重症医学领域顶尖杂志Intensive Care Med、Ctir Care和 Crit Care Med。


    第九名  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


    中山一院风湿免疫科是一个以诊疗疑难、危重风湿免疫病为特色,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临床专业学科,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广东省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和国家卫健委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内科学:风湿免疫分册》副主编单位。



    在科主任杨念生教授、副主任许韩师教授带领下,全体员工不断进取,科技影响力排名常年进入全国前10。团队成员包含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6人从美国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德州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等著名大学留学归国。不仅如此,风湿免疫科注重人才建设和人才培养,从斯坦福大学引进了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张辉教授,形成以高水平年轻学者为主力的团队。
    近10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部级科学基金30多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包括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Arthritis & Rheumatology、Journal of Autoimmunity、Journal of Immunology等高影响力国际期刊。
    同时与国际顶尖大学的风湿免疫科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积极使用各种新技术与诊疗方式,对危、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不明原因的发热、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接近国际水平。


    第十名  泌尿外科学


    中山一院泌尿外科成立于 1953 年,是全国及广东省最早成立的泌尿系统专科,由王成恩、陈郁林、梅骅等老一辈医学家创建,是华南地区泌尿外科的发源地之一。



    科室历史底蕴深厚,一直是新科学、新技术的开拓者:成功施行我国首例亲属供肾的活体肾脏移植手术;主编我国第一本《泌尿外科手术学》;最早在国内开展腹腔镜手术并建立我国第一个腔镜培训中心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华南微创培训中心”;广东省最早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泌尿系统手术等。



    泌尿外科已成为我国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权威泌尿系统疾病诊疗中心之一,科室下设泌尿生殖系肿瘤、男科、结石、前列腺、尿控、微创等六个亚专科,以微创泌尿外科技术为主线,不断发展各类新技术、新方法。目前开展的手术已覆盖泌尿外科领域所有术式,部分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既包括开放、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肾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各类结石碎石术等常规手术,也包括机器人辅助高级别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门区肿物切除等高难度复杂手术,手术种类齐全、病例数多,疗效佳。
    近10年来,泌尿外科在国内外高质量及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460多篇,其中 SCI 论著169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4.5;获科研基金112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长江学者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项,省部级基金80 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