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电视台】帕金森病年轻患者多有家族史,广东开展早筛研发计划

2021-04-10
    每年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中老年人第三大杀手。


    帕金森病发病原因复杂,但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特别是年轻患者往往有家族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目前正联合多家医院开展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希望通过早期筛查,在出现手抖等运动症状前发现患者并尽早治疗,达到延缓病情等效果。

    父母50岁前确诊帕金森,可能存在基因异常

    “50岁以前确诊帕金森病,我们叫‘早发’,‘早发’里面的遗传因素会比较多,甚至有的还能查到基因异常。如果子女带着的父母基因是显性的话,基本上100%会发病,而且他发病的时间可能还要比父母更早一点。”中山一院神经ICU主任陈玲教授介绍,目前科研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其中一方在50岁前确诊帕金森病的人群。


    众所周知,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有震颤、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陈玲特别指出,出现运动症状时,患者的病情往往已经比较重,事实上,在帕金森病的前驱期,一些非运动症状往往令人“误解”,“患者有一些非运动症状,比如嗅觉减退了、便秘了或晚上睡觉大喊大叫了、抑郁了,这些都不特异,但它就是帕金森病的前驱症状。”陈玲进一步表示,在患者仅出现一点非运动症状时,神经元受损仍比较低,“这时候到出现疾病有时候有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如果能提前一点知道, 提前干预,比已经出现运动症状再去干预它更有效。”

    核医学显像可提前逾十年“预知”帕金森病,提早预防或可减缓病情

    帕金森病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有关。中山一院核医学科主任张祥松教授表示,通过核医学显像对多巴胺神经进行精细检测,可以提前发现其是否存在损伤,“这种检测反映多巴胺的神经功能程度,一般统计,它可以在帕金森病人出现运动症状前10~20年就可以检测到多巴胺神经功能的受损。


    如果提前发现存在患病风险,可以怎么进行干预?“可以预见,帕金森病患者在语言、动作等方面功能都会有下降的趋势。”中山一院康复医学科陈曦教授说,除了一些药物对神经有保护作用外,还可以进行相应的预康复运动,“在生活的运动锻炼当中,我们可以做一些平衡的训练,或者在你自己还没有觉得语言交流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告诉你要去做什么样的运动,万一有一天你得了这个病的时候,这方面的功能已经相当于有一个预提高,那么后期病情进展的过程会慢些,功能状态也会更好。”
    此外,该院精准康复还可以实现在颅骨外精准导航定位,通过磁刺激刺激颅内相应脑区,达到治疗效果。医院呼吁,符合父母其中一方在50岁前确诊帕金森病的人群,可到医院相关科室报名参与科研计划。

    预告:4月17日  “关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活动

    值世界帕金森日来临之际,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帕金森病分会组织广东省内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等多个学科的知名专家举行主题为“关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的健康教育活动,现场为帕友答疑解惑,搭建交流抗帕切身体会和联谊平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活动为免费参与。


    时间:2021年4月17日14:30-17:30。

    1、线下参会地点:东风大酒店5楼(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552号,即东风东路与陵园西路交界)。
    2、线上参会:可打开“抖音”app,关注“精准医学学会”抖音号,选择第一个视频“417世界帕金森病日“关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活动”进入观看。或打开微信关注“精准医学学会”视频号,选择第一个视频“417世界帕金森病日”,关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活动进入观看。



报道链接:https://live.hcfm.gztv.com/filedata/headlineFiles/20210409/H33934.html
报道时间: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