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帕金森病不只是“抖”,警惕这些早期“警报”
2021-04-09
信息时报讯(记者 刘俊 见习记者 梁佳)2021年4月11日是第25届世界帕金森病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ICU专科主任陈玲教授指出,一提到帕金森病,大众第一印象便是“抖”,实际上,帕金森病患者在出现手脚震颤等运动症状前10—20年,往往已经通过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便秘、焦虑抑郁等症状拉响早期“警报”,但由于这些早期症状并非帕金森病独有,很容易被误诊。因此,科学认识帕金森病、及早发现并干预对该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如果是嗅觉减退,很多人会去耳鼻喉科就诊;如果是睡眠障碍可能会被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 陈玲教授表示,绝大部分患者在十几年后出现运动症状时才意识到,当初那些症状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警报”,也因此错过了早期干预、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最佳时期。因为,据中山一院康复科副主任陈曦教授介绍,虽然帕金森病不能被彻底治愈,且病情一直会进展,但早期有针对性进行运动功能的训练,特别是加强躯干伸展、旋转功能的训练,可延缓运动功能的下降。
早期症状出现后,如何准确对帕金森病作出早期诊断?“如果脑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显像正常,病人就不是帕金森病。”中山一院核医学科主任张祥松教授解释道,该院利用氟多巴PET显像设备检测“多巴胺合成减少”,极大地提高了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对此,张祥松教授也建议,50岁以下起病患者的成年子女到医院来进行筛查。
除了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在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方法上,中山一院也一直寻求突破,并于2016年成功完成中国内地首例“全麻电生理监测下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山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金龙教授表示,患者在全麻状态下接受手术,可以消除患者术中抖动,提高手术的配合度,还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而手术效果与局麻并无太大差异。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接近300万帕金森病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1.7%。随着人口老龄化,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越来越严峻和具有挑战性。为更好地宣讲帕金森病相关知识,给“帕友”们介绍更多专业的诊疗方法,中山一院将于4月17日在东风大酒店5楼举办世界帕金森病日科普活动。
此外,2021年3月,中山一院与广东省七家三甲医院同时获得“中国帕金森病诊疗培训基地暨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授牌,进一步培训基层医院神经科从事帕金森病研究的医生,规范帕金森病的诊治,带动基层医院的临床科研及学术活动。
“如果是嗅觉减退,很多人会去耳鼻喉科就诊;如果是睡眠障碍可能会被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 陈玲教授表示,绝大部分患者在十几年后出现运动症状时才意识到,当初那些症状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警报”,也因此错过了早期干预、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最佳时期。因为,据中山一院康复科副主任陈曦教授介绍,虽然帕金森病不能被彻底治愈,且病情一直会进展,但早期有针对性进行运动功能的训练,特别是加强躯干伸展、旋转功能的训练,可延缓运动功能的下降。
早期症状出现后,如何准确对帕金森病作出早期诊断?“如果脑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显像正常,病人就不是帕金森病。”中山一院核医学科主任张祥松教授解释道,该院利用氟多巴PET显像设备检测“多巴胺合成减少”,极大地提高了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对此,张祥松教授也建议,50岁以下起病患者的成年子女到医院来进行筛查。
除了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在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方法上,中山一院也一直寻求突破,并于2016年成功完成中国内地首例“全麻电生理监测下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山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金龙教授表示,患者在全麻状态下接受手术,可以消除患者术中抖动,提高手术的配合度,还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而手术效果与局麻并无太大差异。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接近300万帕金森病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1.7%。随着人口老龄化,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越来越严峻和具有挑战性。为更好地宣讲帕金森病相关知识,给“帕友”们介绍更多专业的诊疗方法,中山一院将于4月17日在东风大酒店5楼举办世界帕金森病日科普活动。
此外,2021年3月,中山一院与广东省七家三甲医院同时获得“中国帕金森病诊疗培训基地暨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授牌,进一步培训基层医院神经科从事帕金森病研究的医生,规范帕金森病的诊治,带动基层医院的临床科研及学术活动。
报道链接:http://www.xxsb.com/content/2021-04/09/content_144608.html
报道时间: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