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党旗飘】杨璐:临床救治技高、后勤保障有力、心理疏导暖心

2020-03-09
           为深入宣传报道医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抗击疫情战斗中勇担使命、冲锋在前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特别策划“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80期:《杨璐:临床救治技高、后勤保障有力、心理疏导暖心》。 


    2月7日,手麻一支部书记杨璐副主任医师随中山一院第三批医疗队奔赴武汉前线,对口支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西院,担任医疗队第三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临床医疗、医疗队后勤管理等工作。

    使出“杀手锏”建立患者生命线
    深静脉和动脉穿刺置管是麻醉科的基本技能也是拿手绝活之一。通过导管既可以进行监测也可以进行治疗,是我们救治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生命线。在笨重的防护服下进行此项操作,比平时难上加难。在协和西院,杨璐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成功完成危重患者的穿刺置管术。
    2月16日晚20:30,在协和西院隔离病区危重症监护室,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无法回升。呼吸通路是患者的另一条生命线,现在已经打通它了,怎么利用好它,是摆在医疗队员面前的一道难题。罗益锋副主任医师、胡春林副主任医师和杨璐副主任医师经过讨论后决定立即采取俯卧位通气技术,经过医护半小时的通力合作,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100%,患者被从死神手里救回来了。

▲杨璐与队友讨论使用俯卧位通气技术


    做好后勤保障让队员安心工作

    杨璐在工作之余还协助做好医疗队后勤保障工作,从防护物资发放、餐食供应、车辆安排等方方面面,千方百计关心医疗队员的衣食住行。医疗队每天需要的物资除了生活用品,还有大量的医疗防护用品,消耗量很大,有时还要深入武汉中心、患者云集地段接收和搬运物资,既有防护的压力也有体力上的考验。



▲接收物资


▲清点物资


    不忘关心队员进行心理疏导
    特需医疗中心护士崔方方遇到了一个吵吵闹闹的患者,原来,这名患者既是家属又是病人,心里承受压力大,情绪很容易崩溃。杨璐听说后,和崔方方聊天启发她:这类家族聚集性发病的群体是否用电脑自动识别送往不同的病区或者医院,这样是否更有利于彼此的治疗,也方便医务人员工作?杨璐还为她讲解“战地”医疗和平时临床医疗的不同,总体来讲:有效但不过度防护,放眼大局而不局限个例,重视但不畏惧病毒,从容救治而不危险扑救等等。崔方方听后,顿觉如释重负。
    杨璐说,能够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直面病毒,虽然辛苦但也常常感到幸福。除了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肯定和支持,大家的防护意识强,防护到位,感染的机会微乎其微。现在全国的每日新增病例数大大减少,部分省市达到了零增长,但他仍提醒后方的同事:不要放松警惕,注意防控,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抗疫果实。


来源:手麻一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