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藏不住了!这几个“大白”的真面目

2021-06-18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东的医护人员奔赴各地前线,支援抗疫。在当下的广州疫情防控硬仗中,这些优秀的白衣战士们百战归来,以丰富的经验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挺进一线,打好家门口的保卫战。

从武汉的ICU,异国的抗疫战线,到广州的家门口,他们披挂上阵,与病毒斗争到底的决心不变。

 

省医黎诗欣:变身大白守护家人

“阿爷!”

上周五,广州市海珠区某个受疫情影响封闭管理的小区内,80多岁的黎爷爷和老伴相互挽着手下楼去做核酸检测,听到了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喊他,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

“阿爷,我是诗欣啊。”

“大白”又跟他大声说了一句,老人家这才认出来,这是他的宝贝孙女、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当护士的黎诗欣。她作为医院的核酸检测应急队,5月底投入了广州重点区域全员筛查的工作中。近日她到自家小区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意外偶遇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就有了这一幕。

90后的黎诗欣一家三代人都是护士,她去年除夕主动请战支援武汉。当时疫情并不明朗,医用物资紧缺,黎诗欣和她的队友们身兼多职,整理病房、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理顺工作流程。工作中汗水常常模糊了护目镜,但是训练有素的她在视线不好的情况下,也能熟练地为患者进行采血操作。

2020年3月,因为在抗疫中表现优异,黎诗欣火线入党,今年3月转正,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在武汉的时候对疫情还有很多未知,今年在广州感觉会不一样:有了抗疫的经验,也有了更多对家人和家园的责任感,心里也会更淡定一些。”黎诗欣说,省医年初就组建了核酸检测应急队,练习穿脱防护服和采样,从一百多人扩大到300多人,在广州遇上疫情的时候召之能战。与此同时,她的妈妈作为护士,也在广州另一个区参与全员核酸采样检测,母女俩只有在闲下来的时候才互通微信互相问候。

 

珠江医院刘娟:抗疫中申请入党

“今天晚上要求的是清零,所以我们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5月31日傍晚,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护士刘娟带领队友们再一次奔赴大型核酸采样点支援。炎炎盛夏,为了避免采样期间上厕所,她和队员们不敢喝水,甚至连社区送来的饭里有例汤都没有喝。从傍晚5点一直忙到深夜12点15分,刘娟把防护服脱下来的时候,身上已经湿透。

这是刘娟十几天以来的工作常态。作为医院抗疫突击队的队员,5月27日开始,根据每天不同的任务安排,她带领小分队辗转于荔湾、海珠等地多个不同的地点进行核酸采样。六一儿童节,她回到家见了孩子一面,很快又接到任务出发。

作为小分队队长,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她还肩负着队员的安全。每一次任务开始前,她总是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提醒队员,“一定要严格做好防护,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只有首先保证我们自己的安全,才能有更强的‘战斗力’。”刘娟说。

跟病毒赛跑的工作很艰苦,但35岁的刘娟有丰富的战斗经验。2020年疫情期间,她就三次前往国外3个国家,接滞留同胞回国。她说:“疫情当前,就是想去一线,是职业的使命感。去年疫情初期觉得一线的党员们很厉害,我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一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即将结束,如无意外,不久她就将正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她将继续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守一线,与病毒“作战”。

 

省二医邢锐:ICU精锐挺进核酸检测一线

“啊~张开嘴,不难受的,很舒服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邢锐举着棉签,耐心地哄着面前的小朋友,只为采集一个咽拭子。

这位小朋友也许并不知道,这位眉目间充满慈爱的医生,曾主动请缨驰援湖北荆州,在最艰险的ICU病房与死神抢夺生命,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昨晚紧急收到通知,我们今天早上7点多就出发了。我是一名30年党龄的老党员,支援核酸采样责无旁贷。”在海珠区愉景雅苑社区,即使穿着严严实实的防护服,戴着防护面罩,邢锐还是掩饰不住眼睛里疲惫的神情。

“邢锐主任是我们之中年纪最大的,也是脾气最好,最敬业的。”一同前来支援的年轻同事如是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邢锐听说“洪湖危重病人占了荆州市的四分之一,医疗资源匮乏,只要洪湖解决了,荆州就好解决”,他毫不犹豫把自己派到最需要的地方——荆州洪湖。

在抵达洪湖的第三天,他就冒着生命危险,为两位病情危急的重症患者实施插管手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第一例插管我自己做,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危险操作我应该第一个上,消除大家的恐惧。”

从荆州的ICU到广州的核酸采样现场,都是抗疫的一线,只是这次在熟悉的广州,邢锐和他的伙伴们表示,有了经验的积累,一定能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中山医李丹:打好家门口的保卫战

5月27日起,从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到佛山市禅城区,再到中大北校区,又到广州市番禺区……

哪里有需要,就往那里去。

5月27日李丹在荔湾区石围塘社区进行采样工作。

十几天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显微医学部的主管护理师李丹,作为医院核酸采样医疗队的一员,和大部队一起,马不停蹄地赶到不同的重点地区展开核酸筛查工作。

作为90后的她,去年请战武汉,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加入战斗。她不仅日常的医务工作做得好,还对病人特别悉心照料。

“当时疫情还有很多未知数,病人很多心理上的担心,生活上的困难,看得很心疼。所以生活上多给他们一些支持。”李丹一直保持着善良的赤子初心,她去年在武汉火线入党,今年又加入了广州家门口的抗疫战斗。

李丹2020年3月在武汉协和西院隔离病房协助一位双目失明的老爷爷吃饭。

此时的广州正值龙舟水季节,眼看着几分钟前还是热辣辣的大太阳,一下子就下起瓢泼大雨,医护人员保得住防护服不被雨水淋湿,但防护服下的衣服也会被汗水湿透。李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心疼排队的街坊们:“这样一会太阳一会雨,别让群众排队等久了,我们加油快点再快点。我加班也是乐意的。”

护士长带领队员根据采样点现场环境,迅速制定最优的工作流程,快速提升核酸采样的速度和质量,群众排队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街坊还写信感谢“无敌中山医”。

李丹说:“这场家门口的抗疫保卫战,我们医院有充足的经验和给力的后方支持,让我们一线的工作人员心里更有底气和信心。”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杨洋

通讯员丨 郝黎  伍晓丹 黄怡辛 梁嘉韵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ODIzODM1OA==&mid=2651075305&idx=1&sn=99c2a529003c1317857b44de86285924&chksm=80817690b7f6ff86f46056c0687d7fc99399f59b51a867e9a151197de8abea734b5a30cbd3d2&mpshare=1&scene=1&srcid=0610Wt0tdtxC1upvhq55KdCh&sharer_sharetime=1623321191362&sharer_shareid=763acc87475745e4fc94a6bf23bf81cc#rd

报道时间: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