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男子腹大如怀胎十月,医生巧妙拿下12公斤肿瘤

2021-07-12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漫 通讯员 梁嘉韵)6月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里,十几名医护人员严阵以待,他们必须把几乎侵占患者整个腹腔、压着动静脉血管的巨大肿瘤完整切除,稍有不慎,血管破裂,患者就可能有生命危险。经过10多个小时“艰苦奋战”,医务人员成功切除12公斤超大骨盆肿瘤。

“如果不是患者家属理解、团队的紧密协作,我们很难下定决心做这样危险的手术。” 回忆起这场重大手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主任沈靖南如是说道。

巨大肿瘤求医无果,医生“话疗”重树信心

53岁的周某是广西玉林人,3年前,他无意间摸到髂部肿物,听信民间偏方外敷内服草药治疗,肿物不仅没有缩小,且增长速度更加明显。于是,他辗转两广地区、北京等多家医院就诊,担心手术有近一半的失败风险,便一直未能及时治疗。由于拖延治疗,肿瘤不断增大,犹如怀胎10月,行动困难,患者的身体也一天天消瘦,右下肢疼痛麻木感逐渐加剧。

一次偶然的机会,患者与家属了解到中山一院骨肿瘤科的诊治水平属全国前列,抱着尝试的心态,来到了骨肿瘤科主任医师邹昌业的门诊就诊。邹昌业仔细评估了患者的肿瘤情况,他安慰患者及家属“手术治愈的机会还是很高的,”给患者和家属吃了一颗定心丸。

 

CT检查。通讯员供图

 

多学科团队“头脑风暴”,制定最佳手术方案

邹昌业随即带着病历资料在骨肿瘤科进行科内讨论,沈靖南仔细研究患者影像资料后,认为患者为骨盆软骨肉瘤,肿瘤侵占半个多腹腔,肝肾、肠道、主动脉、下腔静脉等均受压移位明显,肿瘤压到了主干大血管,术中看不到血管,血管一旦破裂,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虽然是‘不可切除肿瘤’,但任其发展,最终堵死肠道,这是一种残酷的慢性折磨,病人实际上没有退路了。即便手术风险大,有胃肠外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手术护理等多学科团队保驾护航,肿瘤彻底切除的机会还是较大的。” 沈靖南表示。患者及家属在短暂的等待之后,收到了入院通知。

沈靖南和邹昌业积极联合胃肠外科吴晖副教授、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晓飞、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冕、麻醉科主任医师杨璐、手术室护士长陈柳云、输血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MDT讨论,从手术体位摆放、手术方案、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制定了详细方案。

 

多学科团队讨论治疗方案。通讯员供图

 

手术历时10余小时,切除12公斤肿瘤

经过多学科团队的术前准备,患者于6月8日接受了手术治疗。术中,由于患者肿瘤巨大,几乎占满腹腔,操作空间较小,医护人员采用“漂浮体位”,从患者正面、侧面、背面共开了75厘米左右的切口,护理团队360度消毒保证无菌,骨肿瘤科主任沈靖南、主任医师邹昌业、主治医师赵志强联手,一寸寸分离血管,凿断骨头,松动肿瘤,完整切除重达12公斤的肿瘤。切除肿瘤后,胃肠外科吴晖副教授进行了腹膜的修复和重建。骨肿瘤科手术团队进行半骨盆假体重建,保留右侧肢体及功能。

整个手术历时10余小时,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实际出血量不足预估出血量的一半左右。术后至ICU短暂治疗后,转回骨肿瘤科病房。经过术后康复治疗,患者恢复情况良好,他和家属终于露出了久违的欢笑,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目前患者已准备出院。

 

软骨肉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邹昌业提醒,盆腔肿瘤隐蔽性强,肿瘤在比较小的情况不容易被发现。常见症状表现为,休息时身体隐隐作痛,或者摸到身体有肿块,肿块疼痛程度慢慢增大,这个时候就要去正规医院拍片,如果发现有肿瘤,找专科医生治疗。软骨肉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案,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

他建议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手术越早,并发症越少,术后恢复也越快,复发率也越低,效果也越好。目前,对于像软骨肉瘤等累及复杂部位的骨与软组织肿瘤,如骨盆、骶骨和脊柱等部位,往往建议到有经验的、综合实力较强的诊治中心就诊。 

 

报道链接:http://wap.xxsb.com/content/2021-07/12/content_155648.html

报道时间: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