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在线】运动时的心脏安全,谁在关注?

2021-08-09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关于猝死的新闻报道,其中,身体疲劳、压力大是猝死的主要导火线。

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很多人会选择运动来增强体质。可并不是穿上好衣服好跑鞋,走到跑道和健身房,就可以达到安全运动的目标,也有不少猝死事件是发生在运动场上的。

科学运动,心脏安全运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有这么一群专家,他们关注心脏与运动健康的关系,已制定出了详细的社会科普计划,希望每个人都关注心脏安全,健康运动。

 

过量运动可能带来心损伤

擦皮、扭伤、拉伤……这是大家最常见的运动意外损伤。其实,还有一些隐秘性损伤也逐渐被关注。

例如全球风靡的HIIT,每天做20分钟消耗的热量完胜1小时跑步,很多人把它当成健身减肥良器。但也开始有研究证明,过量过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线粒体会出现损伤,人体能量代谢会发生异常。

同样对于心脏,大家在不了解自己心脏情况下,过量过强的运动,不仅提升不了个人的心肺功能,还会引起心损伤。

“运动有好处但也有风险。”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教授解释,运动时各个器官需要的血量都在增加,需要心脏供出更多的血,有的人心脏强大,跑越野赛都能很好地供血。但有的人却有安全隐患,因为他们的心脏供血功能没那么强,极量运动会带来损伤心脏的风险。

 

 

他认为,每位运动者都需要了解自己的心脏状况,也需知道自己不同阶段的运动强度,以降低不科学的运动方案给心脏带来的损伤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此,中山一院专家组队启动心脏安全社会科普工作。

 

医生媒体警察当志愿者

一个月后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2020年12月,专家们启动“520”活动,他们邀请了医生、媒体和公安干警“三大高危人群”,进行为期5周的运动打卡,每周2.5-5个小时,并希望通过每一位志愿者影响到身边20个人,鼓励更多人动起来。

打卡前,专家为47名志愿者进行专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筛查与评估,根据结果为每个人定下运动处方,包括心率数值范围等。打卡期间,邀请了营养科医生参与了营养指导,关节外科医生参与了运动指导。打卡结束后,再对志愿者筛查评估对比。

经过5周的精准运动指导,志愿者们不管做什么类型的运动都有获益。85%的参与者表示运动耐力提高了,超过50%的参与者表示体重有不同程度减轻,26%参与者表示体重无变化但体型看上去更好了……甚至还有志愿者表示睡眠质量、情绪、精力都有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活动搭建了一个安全平台,专家在运动前评估时发现了部分志愿者的隐蔽性心脏风险。

 

 

有风险与坚持运动并不矛盾。其中一名媒体志愿者在做运动心电实验时发现阳性,属于运动猝死的高风险人群。专家团队针对性地为其开出安全运动处方并指导她运动,活动结束后该名志愿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后续的检查也证实了有冠心病。

另一名志愿者是警官,他血压偏高,高强度运动对他来说也是一种风险。他在多学科多维度的个体化制定运动处方指导下,也实现了安全运动,降低了体脂。

可见,即便是心脏有问题的人群,也有从安全运动获益的可能。中山一院心脏预防评估中心副主任、心内科黄慧玲副教授表示,前提是运动者对个体情况了解,且有一个专业合理运动处方。

体育界盛行的“运动处方”理念,专家团队想向社会普及。

 

学生懂得心脏安全

社会意义可加倍放大

在做520项目的同时,专家团队也为一批中学生做过心脏评估,他们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出现心脏功能代偿不足。

“心功能代偿不足的很大原因就是运动不足,中国青少年这个比例约占到80%,这个问题引起我们重视。”黄慧玲表示,可以通过运动锻炼的方式来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功能。

 

 

然而,国家这几年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对体育特别重视,为此,社会上也涌现出体育运动培训班和拓展班等。令心血管专家担心的是:大家有没有关注过运动过程中心脏可能会存在的风险?

“家长、培训机构老师以及学生对于心脏知识和风险都不太了解,胖的瘦的、高的矮的、强壮和虚弱的孩子都做同样运动,同样强度的运动,显然是不合理的。每位学生面对的风险都不一样。”董吁钢教授解释,这就是他们接下来决心启动心安校园行项目的原因。

黄慧玲补充,“让心脏安全进校园,并不是说青少年是猝死的高危人群,而是他们是每个家庭生命的传承者,从小懂得心脏安全知识社会意义更为重大。”

通过校园活动,让中小学生了解心脏及其危险因素,了解什么情况属于异常,遇到紧急情况该如何处理,在120到来前能做什么……“帮助年轻人重塑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心脏健康档案,让他们了解自己,学会保护自己,帮助家人和朋友。”这是发起活动的专家团队的愿望。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向定成教授十分认可心安校园行活动。参与胸痛中心建设多年,他坦言,胸痛中心的建设已经成功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还是有部分人无法成功救回。只有把一级预防工作做好,才能实现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

“中山一院心血管专家所努力的正是一级预防工作,把预防重点放在整个胸痛中心建设的前沿,用他们的方式守护健康,守护心脏安全。”向定成表示。

 

记者 | 陈乐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ODc5MjA1Ng==&mid=2247644958&idx=2&sn=9b641377efeeb2a4a490407ca00bc92f&chksm=eb5d6509dc2aec1f9e5f82ba4b6d659f58af0772408f222fa5e0e8da624a3eee82a7ab1f7eb5&mpshare=1&scene=1&srcid=0808A3nXhwshHGBMUKw3fNdl&sharer_sharetime=1628416431777&sharer_shareid=e46c0d5ec4789233d573a344219fd547#rd

报道时间: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