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中山一院111岁生日,院长肖海鹏献词:医之大者,为国为民
11月1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建院111周年庆典。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在大会上致辞,回顾中山一院111年发展历程,讲述该院“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传奇故事,擘画多院区发展壮美蓝图。全文如下: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
韶光流转, 盛世如约。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又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明天还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5周年。
在2021年11月11日的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祝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一院)建院111周年。在此,我谨代表医院,向为医院建设与发展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全体员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医院发展的各级党组织、人民政府、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莅临庆典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潮音街内,天海楼旁,
百子岗顶,东山之上,
澄江县北,岭南乐昌,
风雨兼程,一路追光。
111年,日月山河,筚路蓝缕,
111年,与时俱进,岁月如歌,
信仰如磐,奋斗不息。
不移对公医本色的固守,
不易对百姓福祉的眷望,
不忘“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初心使命,
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家国担当。
位于广州长堤的广东公医学堂。
1918年,广东公医院从长堤迁到百子岗新址,更名为广东新公医院,即如今的中山医学院所在地。
一切为病人,
为病人一切,
为一切病人,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你看,锦绣长河,大师如云,群星璀璨。
先驱柯麟,医人育人,
以宗师之名,奠定医院 发展之根;
柯麟与八大教授。
八大金刚,仁心妙手,
送“瘟神”的寄生虫学家陈心陶,
麻风“克星”秦光煜,
儿科病毒实验室创始人钟世藩,
著名内分泌学专家周寿恺……
以巨匠之力,撑起医院 发展之干;
杏林翘楚,名医荟萃,
内科权威邝贺龄、李士梅、黄葆钧、唐世聪、叶任高,
外科巨擘王成恩、蔡纪辕、邝公道、王吉甫、黄承达、朱家恺、陈国锐、曹绣虎,
著名放射学专家肖官惠,
康复医学奠基人卓大宏,
“帕金森斗士”刘焯霖……
以专业之精,集聚医院 发展之茂。
“器官移植梦”先行者梅骅、黄洁夫,
将中山医魂代代传承发扬。
你看,创新奋斗者,心怀“国之大者”,敢为人先。
无数“第一”相继涌现,彪炳史册。
1964年黄承达、邝公道、黎秉衡成功为广州黄埔港务局船队工人梁锦开施行世界首例“断腿再植”手术,历时8小时。
1987年,世界首例100%烧伤面积病人抢救成功,成为当年全国十大新闻之一。
创“谢氏位”,造“体外反搏”,
施国内首例断脚再植、肾移植术、甲状旁腺移植术,
完成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
救世界首例烧伤面积达100%病人,
敢为天下先,书写不朽传奇;
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应用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主动脉夹层,
亚洲首例、世界第二例罕见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多学科联合手术,
创新胃癌个体化治疗关键技术,术后生存率全国第一,
以追求卓越,铺就民生之路;
育国内第二、三代试管婴儿,
筑“神桥”,造腹透“广州模式”,
创“无缺血”技术,启“热移植”时代,
用新的发现,让生命更美好;
中山一院完成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
深度追踪,探索上呼吸道炎症免疫机制及治疗策略,
科技抗疫,向世界贡献新冠疫情综合防控中国方案。
集中国智慧,铸国之重器,扬中国精神。
你看,医疗国家队,无畏艰楚,脚步铿锵。
援疆、援藏、帮扶基层,
“组团帮扶”“院包科”“造血式”,
“揭阳模式”,共建三明,
先行先试,医改探路,
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服务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援非、援斐、援多米尼克,
万里支援塞尔维亚,
医疗外交,惠及全球,
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医者情怀,展大国担当。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山一院医疗队员徒步赶赴映秀镇,是最早挺进映秀镇的医疗队之一。
慨赴国难,守望相助,
抗美援朝,抗震救灾,
迎击非典,抗击新冠,
奉命于病难之间,受任于疫虐之际。
131名医疗队员先后奔赴湖北武汉参加抗疫,为武汉保卫战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驰援抗疫一线,
同心护佑家园,
危难时刻,尽显“无敌中山医”英雄本色。
“中国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医疗外交官”,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南丁格尔”“劳动模范”,
以身作画,刻画出一幅幅最可爱白衣天使的坚毅容颜。
中国专家(熊艳、成守珍、唐可京、刘大钺、郭禹标)在塞国走访了22个城市、84个医疗机构,行程超2万公里,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128场,被授予塞尔维亚保卫国家最高荣誉勋章。
你看,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桃李满天下,大木柱长天。
立“三基”、倡“三严”、创“三早”,
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
著《泌尿外科手术学》,
造医学教育沃土,固本培元;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立德修身,潜心治学;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四有”良师 育“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中大人。
名家育医造才,名医摇篮声教讫于四海。
你看,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
人才立院、人才兴院、人才强院。
筑巢引凤,内育外引,英才辈出。
构“启航—攀登—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设“五个五”“三个三”,
医学领军人才不断涌现;
育柯麟新苗、新星、新锐,
后备青年翘楚蓄势待发。
识才、敬才、育才、引才、用才、爱才,
海纳百川,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开事业发展新局面。
111年的一切奋斗、
一切创造、一切奉献,
成就了如今中山一院的底色,
中山一院的底气,
中山一院的底蕴,
中山一院的风格,
中山一院的气派。
他们是中山一院的脊梁,
是中山一院的医魂,
是中山一院的传奇,
是中山一院的荣光,
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
他们是一切光荣的起点,
是一切奋斗的坐标,
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是心底最炽热的火,
是脚下最磅礴的力。
新时代标注新的历史方位,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
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家医学中心。
系统谋划、科学布局、一体多翼、特色发展、重点突破,
擘画多院区发展壮美蓝图:
南沙新院翩然亮相,
“最强大脑”脑科学中心待时而出,
国家人体组织器官移植与医疗大数据中心应运启用,
医学综合楼已破土而起,
临床研究大楼将拔地而立。
未来的中山一院将成为,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疑难重症诊治中心,
医学先进科技创新中心,
医学拔尖人才培养中心,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
现代化医院管理体系、模式、体制与机制创新中心,
党建与优秀文化守正创新中心,
优质医疗服务与辐射中心。
扎根中国,辐射亚太,影响全球。
宏图已展,征程已启,誓言已立。
我们虽已走过万水千山,
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我们要怀着无比坚定的信心,
向着光明前景毅然挺进。
心中有人民,
矢志把人民对健康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心中有家国,
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全心全意;
心中有民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往无前!
永远感党恩,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用大写的奋斗续写荣光,再创辉煌!
请党放心,健康有我,强国有我!
祝福中山!天耀中山!
报道时间: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