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视台海外频道】中山大学今天下午发布:实现全球器官移植新突破。广东台独家专访主刀医生何晓顺
广东广播电视台《直通粤港澳》连日来独家采访了粤港澳三地专业人士和政商界代表,展望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带来的淘金机会和民生福利。今日刊播第58期——中山大学今天(8月10日)下午发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何晓顺带领的医疗团队,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病人康复理想,明天就可办理出院。
著名器官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通过视频向中山大学此次取得的技术突破表示祝贺。王学浩说:“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感到十分振奋和欣慰,因为这项技术是对现有器官移植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更是我国学者对整个器官移植领域的重大贡献。可以预见,该技术将使器官功能得到最大的保护,器官的损伤将降至最低,甚至有可能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将能极大改善器官移植受体的疗效。同时,更令人振奋的是该理念完全有可能拓展至其他器官的移植。因此,我认为该技术有望颠覆传统的器官移植理论与实践,将器官移植学科的发展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器官移植技术的突飞猛进能否让人类实现“永生”?今天下午,何晓顺接受广东台《直通粤港澳》独家专访指出,生病、衰老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器官移植是否可以帮助人类实现永生?何晓顺说,器官移植无疑会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人的寿命,但是如果想通过器官移植获得永生是不符合伦理的。首先,大脑不能移植的,这是人类进化的最后一道底线。其次,虽然从技术层面,完全可以做到采用人体皮肤克隆出一模一样的人,作为本人器官移植的来源,使得人类换器官就像汽车换零件一样简单安全,不用担心移植他人的器官产生排斥反应,但是从医学伦理的角度,人类克隆技术永远不可能实施。
何晓顺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术带头人、东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副组长、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工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器官捐献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器官捐献研究所所长。
何晓顺(右2)带领的器官移植团队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表彰大会。
何晓顺接受广东台《直通粤港澳》独家专访介绍,中山一院团队历时7年,通过在猪、狗等大动物身上进行了近百例移植实验,借助该团队研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于7月23日为一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进行肝脏移植时,创造了“不中断血流”的新纪录,并于8月8日成功开展了第二例同类手术。这一创新成功破解了器官移植的世界性难题,有望改写世界器官移植事业的历史,推动我国成为器官移植这项医学尖端技术的领跑者。
在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手术之前,何晓顺团队过去7年在猪、狗等大动物身上进行了近百例移植手术。
何晓顺介绍,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志愿者捐献的器官要经过“灌洗、低温保存、再灌注”的技术处理,才能移植到受捐患者的体内,这个医学常识已被写入医学教科书。传统器官移植技术包括“三部曲”——器官获取、保存及植入。
何晓顺两次受卫生部委托代表中国器官移植界出席WHO(世界卫生组织)会议,并被选为“The Key Opinion Leader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器官移植关键意见领袖)。
何晓顺以肝脏移植为例:医生将肝脏从捐献者体内摘除过程中,先用保护性的化学溶液进行灌洗、降温。随即,因缺血而颜色发白的肝脏被放入0—4摄氏度的器官保存液中保存,再植入移植受体的腹腔。新肝的血管和胆管与患者的血管和胆管一一吻合。随着血液流入新肝,原本冰凉的肝脏重新变得温热,表面变为鲜红色。当胆管有金黄色的胆汁流出时,移植成功,患者重获新生。
何晓顺今天下午接受《直通粤港澳》独家专访
何晓顺说,器官一旦离开捐献者体内,便处于“无血流供应”状态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不可避免地遭受缺血、冷保存及再灌注的损伤,导致肝功能受损。而这些不利因素,正是影响移植手术效果甚至导致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7月23日,何晓顺主刀成功实施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病人康复理想,明天就可办理出院。
何晓顺指出,供肝的质量和保存的时间长短,是保证换肝成败的关键。肝脏缺血15-30分钟就会坏死,无法移植。而在传统移植模式下,受到损伤的肝脏移入患者体内,肝功能会大打折扣。世界各国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器官移植过程中的缺血损伤这一核心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成为器官移植发展的“技术天花板”。
7月23日,何晓顺主刀成功实施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病人康复理想,明天就可办理出院。
何晓顺团队从5年前开始致力于自主研发“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该系统可在手术前模拟人体的机制,为器官提供血液,从而提高器官功能。采用这项移植新技术,捐献的器官不需要灌洗,也不需要放在冷藏箱保存,让器官捐献者的“生命礼物”少受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器官的功能,使器官以更鲜活的状态在受捐患者的体内立即“工作”,从而极大地避免了器官移植的常见并发症。
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病人今天下午出席新闻发布会,对中山一院救命之恩表达谢意。
何晓顺说,“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的成功研发和使用,是医学研究史上首次实现器官在“离体状态”下长时间保持功能与活力。这将为研究器官功能、器官间相互作用、器官离体治疗、器官功能修复等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技术平台,为我国临床医学研究实现多学科、多层次的突破提供了可能。
今天下午,中山一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何晓顺团队在7月23日成功地实现了全球首例“血流不中断”人体肝移植术,将肝脏以最鲜活的状态移植给了患者。手术过程比常规肝移植更平顺,术后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传统肝移植手术。8月8日,该团队成功开展了第二例同类手术。
今天下午,中山一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何晓顺团队成功实施全球首例“血流不中断”人体肝移植术
通过手术现场视频可以看到,在摘取器官前,医生先将连接肝脏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断掉原有血液供应的同时,由“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替代人体的供血机制,从而实现平稳过渡。供肝植入移植受体时,将受体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由受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接管”的同时,将机器撤离。在这个过程中,肝脏里的“血一直是热的”。
何晓顺今天下午接受《直通粤港澳》独家专访
何晓顺认为,“不中断血流”器官移植理念的成功实践,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器官移植一直沿用的技术的先天缺陷。这项新技术还可延伸至心、肺、肾等的移植上,有望重构半个世纪以来器官移植理论与技术体系。器官移植学科可望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中山大学副校长肖海鹏介绍,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移植规模最大的中心之一,其移植例数及疗效均居全国前列,在国际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器官移植国际合作基地及全国移植示范中心所在地。
肖海鹏介绍,作为中国临床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的发源地,中山一院完成了多项“第一”:中国首例成功的大器官移植、首例公民器官捐献的肝移植、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亚洲首例多器官移植、国际首例“两肝三受”肝移植,国际首例心死亡捐献多器官移植,完成的改良多器官移植例数已创全球之最,患者生存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州市科学技术市长奖、中山大学“芙兰奖”和国际移植领域奖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器官移植主任何塞教授(左3)、世界器官移植协会多明戈教授(右1)到广州听取何晓顺介绍器官移植工作。
何晓顺今天下午接受广东台《直通粤港澳》独家专访,对比中国、美国、英国等器官移植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设备优势之处,全球主要的器官移植中心包括荷兰、美国、英国、西班牙、中国,在技术上各有千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次成功研发了全球第一个多器官的维护系统,技术上实现了突破。何晓顺说:“现在国外都是单器官,有冷的、有热的,我们是冷热通用,多器官。”
何晓顺说,在过去20天里连续实施了全球首例、全球第二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也是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器官移植,接下来将尝试其他器官的“不中断血流”移植。
2016年11月,澳门山顶医院和广州中山一院团队合作完成澳门历史上首例器官移植。
谈及粤港澳大湾区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医疗和科研优势,何晓顺认为,粤港澳器官移植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何晓顺说, 香港的活动肝移植技术是公认的全球领先,而内地的器官捐献进展非常快,每年以20—30%在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移植大国。
2014年,何晓顺(左1)等中国三大器官移植中心代表签署《杭州宣言》,率先停用死囚器官。
何晓顺说,粤港澳大湾区器官移植有医疗技术的优势,加上地理相临、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相近,完全可以实现合作多赢。香港与西方接轨程度高,医疗保障也更完善,可以充当中国器官移植走向世界的桥梁。
2013年,广州成立全国第一个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何晓顺(左3)、形象大使曾志伟(左1)出席启动仪式。
谈及与澳门器官移植界的合作 ,何晓顺说,澳门政府特区政府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因为澳门定位为现代化国际性都市,每年的游客两三千万人,医疗需求非常大的。所以如果澳门具备器官移植的能力,对提升澳门的城市地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何晓顺(左1)担任2015年中国OPO(器官获取组织)联盟大会暨器官捐献国际合作论坛大会执行主席。
何晓顺介绍,在国家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委黄洁夫的推动下,去年起,中山一院在澳门开展了器官捐献的发动宣传,去年11月,澳门山顶医院和广州中山一院团队精诚合作,澳门历史上首例器官移植获得成功。
中山一院多器官移植病友会
何晓顺希望,粤港澳三地器官移植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内地富余的器官可以提供给港澳同胞,香港则可以为内地提供器官移植的先进管理和经验。
香港和澳门的朋友可以关注Facebook《广东广播电视台》、《直通粤港澳》及《Canton Today》专页的详细报道,并可收看广东卫视、广东国际频道、珠江频道(香港有线29台、nowTV 537台)的播出。
对我们的节目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或需要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777@838.cn
策划:廖怀凌
监制:叶琳
编辑:陈景辉 梁乐明 李 佳
摄像:秦少龙 陈景辉 梁乐明
资料:李绍斌 彭福祥 杨 杰 郭志勇
出品: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
广东广播电视台
https://apph5.itouchtv.cn/v1.3/newsshare10.html?c2lkPTE2Mzc3NDcmY2hhbm5lbElkPS05JnVzZXJJZD0zNDI5MjAmZGV2aXZlSWQ9SU1FSV8zNTcxMDcwNzI5OTQxMzImc2hhcmVUbz1XRUlYSU4mdXNlcnN0cmlkPUlNRUlfMzU3MTA3MDcyOTk0MTMyJmNsaWVudD1uZXdzX0FQUCZhcHBWZXJzaW9uPTEuMy4yJmJpZ0RhdGFQbGF0ZUlkPTEmYmlnRGF0YUNoYW5uZWxJZD0tMyZiaWdEYXRhTG9nSW5mbz0wMDAkMTAwMSQwfjIkOA==&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