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花季少女患扩心病与死神博弈,中山一院实施换心术使其重获“心”生

2021-12-27

12月8日,一颗年轻、强壮的心脏被移植到小美的身体里,这颗新的心脏承载了两个同龄人的梦想,坚强有力地跳动着。

这是一场重获“心”生之旅,近3个月来,广西12岁女孩小美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一路直线下降,多次发作阿斯综合征(心脑综合征),甚至丧失意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儿科医护人员与死神搏斗,多次从鬼门关抢救回小美的生命,让她能坚持到等来供体心脏的时刻,并为她成功“换心”,近日将康复出院。

一个年轻生命得以挽留,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也见证了人间有爱。

 

父爱如山:得知女儿需换心马上卖掉唯一住房

12岁的小美同学今年读初二,正值花季。平时活泼可爱、努力学习的她在家长眼中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然而,在2021年9月底的一天,命运却跟小美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小美突然感觉胸闷不适,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医生考虑为急性胃肠炎,并给予对症治疗,但小美的状态持续加重。小美的父母急忙带小美来到广西南宁的医院,经过检查发现,小美的心脏有严重问题,建议到上一级医院治疗。

 

image-20211227094023-1

患儿术前胸片

 

于是,小美和父亲连夜坐火车来到中山一院,心儿科学科带头人王慧深教授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查,诊断小美患有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且心跳非常乏力,左室收缩功能只有20%左右,是正常人心功能的1/3,正处于急性心功能衰竭状态,需紧急入院处理,并告诉他们,这个病没有特效药,唯一根治的办法就是心脏移植。

当时,小美的父亲就说,“我回家卖房子去,只要有一线希望也要给女儿治好了才回去。”为了尽快筹到钱,小美的父亲回到广西北海后将自家市值80万元的唯一的住房贱卖了50万带到广州,一家人只能搬到乡下的农场暂时安身。

“这个孩子也懂事得让人心疼”,王慧深教授回忆,考虑小美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直系亲属陪护,但小美的爸爸要回家筹钱,小美的妈妈要在家照顾另外的三个孩子,小美的小姨又不识字,一家人正一筹莫展时,小美主动提出来让爸爸安心回去,小姨陪护即可“她不识字,我识字啊”。

 

医护齐心:多次把她从死亡线上拉回

入院后,考虑到小美病情危重,心儿科医护人员给予了多种血管活性药进行治疗,并为她做好监护措施。

但小美的病情过重,她开始出现阿斯综合征,即突然心律失常、心室颤动,胸闷、气促明显,紧接着大叫一声、失去了意识。面对急速恶化的病情,心儿科医护人员立即帮小美采取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急救措施,所幸,小美的意识逐渐得到了恢复。

“扩张性心肌病一旦发病,在一到三年发生猝死的风险很高,原因就是一旦出现阿斯综合征,抢救难度大、死亡率高,病人往往送不到医院,生命就面临凋亡。小美是因为在医院里,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才有生还的希望。”心儿科主任覃有振教授介绍。

医护人员惊魂未定,谁想第二天早晨,凶险的阿斯综合征又一次袭来,小美在翻身起床时再次发病,随即被转到心儿科重症监护室抢救。之后,小美还接连出现了多次阿斯综合征,医护人员与死神顽强搏斗,最终保住了她的生命。

但留给小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心脏移植手术迫在眉睫。

 

无言大爱:男孩车祸脑死亡父母忍痛捐心脏

小美入院后,中山一院心脏外科移植团队成员第一时间到中国器官移植分配平台进行紧急申请心脏供体,盼望着那个合适的心脏出现。

众所周知,在所有器官移植中,心脏移植受限最大,因为供体心脏非常少,且儿童更少,还受限于年龄、体重匹配等条件。

于是,心脏外科移植团队积极协调沟通,帮忙在全国范围寻找合适的供体,同时,心儿科医务人员给予了小美最无微不至的关爱,尽最大努力维护小美脆弱的心功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57天后,小美幸运地获得了一个匹配的心脏,生命的希望之光被再次点亮。

这个供体心脏来自一位与小美年龄相仿的男孩,因男孩发生了车祸,被判定为脑死亡,男孩家属忍着悲痛捐献了孩子的心脏,使孩子以另一种形式得到重生。

“能做出这个决定特别不容易,心脏不同于别的器官,它对于生命有特别的意义,也是一些器官捐献者父母难过的‘心坎’”,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介绍,他曾遇到有父母同意捐出孩子的所有器官,但唯独留下心脏。

据介绍,2013年以来,吴钟凯教授领导的心脏移植团队已做了8例儿童心脏移植,目前生活质量良好,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奔跑跳跃。一个个陨落的小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在延续,焕发生机。

 

因心结缘:“心的希望”助力小美重获新“心”

迎来了宝贵的供体心,心儿科紧急组织了全院大会诊,集中心脏外科、器官移植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等多学科专家力量,详尽拟定诊疗计划及手术流程。12月8日,吴钟凯教授在全麻下顺利为小美进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在围手术期全过程中,医护人员都进行了严密监护。

 

image-20211227094056-2

术后胸腔积液穿刺

 

术后,小美恢复很快,当天就撤离了呼吸机,她非常珍惜这次重生的机会,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恢复训练,顺利度过了感染关、排斥反应关,现在已能下床自主活动,将安排择期出院。有了这次特别的经历,小美说她想将来报考医学院校,将来当一名医护人员。

小美这次重获新生,还有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直在默默守护。小美入院后,当得知她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吴钟凯教授立即想到了慈善基金“心的希望”。

两年前,中山一院心外科就与慈善基金“心的希望”展开紧密的联系,为贫困患儿提供医疗、手术费用的资助。迄今为止共计成功资助了近20个有心脏疾病的患儿。这个公益组织有十多名义工,他们中有的家人是因心脏病离世,有的家人是心内科医生,因“心”结缘,更是共同的使命感、责任感让他们走在一起,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这项公益事业。

由于小美的情况非常特殊且时间紧迫,“心的希望”慈善基金接受医院的申请后,迅速响应、开通绿色通道。义工林小路回忆说,那天她正在外地出差,接到了要对小美父亲进行访谈的任务,她和正在一起开会的同事们解释后,大家都特别理解,暂停了会议,让林小路能第一时间对小美父亲进行线上访谈、评估。视频连线中,小美父亲救女心切、激动得语无伦次的样子深深打动了林小路,“心的希望”慈善基金决定资助小美9万元,林小路自己另外资助了一万元。

 

image-20211227094114-3

即将出院的小美也想成为白衣天使

 

小美出院在即,护士长问小美父亲,“把房子卖了,你们回去住哪里?”小美父亲,拍了拍自己的心口,说“家已经在这里了”。前路未知,但这一路走来,陌生人携手相伴、鼎力相助,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勇气。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梁嘉韵、赖一琳

报道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5/#/newsDetail/120643/40472522.html?isShare=true

报道时间: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