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VR帮你像打游戏做帕金森康复

2022-04-13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中老年人“第三大杀手”。

       康复治疗,一直被称作帕金森治疗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帕金森的治疗中扮演重要的作用,可延缓病情发展的进程,减少用药量,提高生活质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陈曦教授介绍了帕金森康复的最新进展。

 

 

       新理念:预防性康复可提高功能储备

       陈曦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患者会不同程度出现言语、运动功能障碍。

       在过去,往往是等患者出现功能障碍时才开始进行相应的训练,但近年来提出了“预防性康复理念”,就是患者“没症状”时就开始康复训练。

       对此,有些患者会一时难以理解,觉得“我好好的为何要去康复”。陈曦解释,这个“没症状”是相对的,患者本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但专业人士通过观察发现患者其实已经开始出现某方面功能障碍的征兆。

       预防性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功能储备”,这样随着病情不断进展,功能下降得也不会那么快。

       以运动为例,患者会随着病情的发展平衡性越来越差,那么就可以在还没有这方面问题前,在日常的运动锻炼中有意识地增强平衡训练,让平衡功能达到一个预提高,那么即使随病情进展平衡障碍显现出来,由于平衡功能的储备很足,在这方面的障碍也不会表现得很明显。

       换句话说,就是患病了,病情也会轻很多。以言语障碍为例,有帕金森病高危风险人群可在发病前就经常参加唱歌、朗诵等活动,可提高自身言语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储备。

 

       新技术:让康复训练更有效、更有趣

       近两三年来,智能康复在帕金森康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陈曦介绍,比如说神经调控技术,包括经颅磁、经颅直流电、经颅交流电,这些治疗方式都是无创的,是从脑外对颅内相应脑区进行刺激来达到改善运动功能、言语功能,以及改善情绪等效果。

       大家所熟悉的VR技术也被应用在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训练中。

       陈曦解释,帕金森患者有个特点:让他动他动不起来,但是如果通过执行任务的方式他就可以动起来,达到训练的效果。比如说使用VR技术,可以模拟地面冒水的情景,让患者用脚去踩冒水处,就能改善他的“冻结步态”“起步困难”等问题,训练的过程也像打游戏一样有趣。

       机器人也被应用在帕金森康复中。

       对于病情较重、不能行走的患者,可以将他们的关节与机器人进行固定,通过机器人的程序性活动来带动患者行走,这样可预防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并可改善患者心情,提高心肺功能等。

       陈曦说,“希望患者能够知道帕金森的康复手段已经有很多,而且康复训练可以丰富、有趣,并建议患者积极去寻找有资质的机构和治疗师来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新形式:病友组团训练效果更好

       在过去,帕金森康复训练一般是治疗师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单次指导。陈曦教授介绍,近期他们进行一项临床试验,让四个病情程度相近的患者组团,在治疗师的指导下一起进行连续两周的训练。他们发现这种组团式长时程的训练模式比一对一的训练模式效果更好。

       “很多患者一对一训练时积极性没那么高,而4个人一组一起训练时,他们会觉得‘你能做到我也可以再坚持一会儿’,这样就能起到互相激励的作用。比如说言语功能的训练,我们会让每一组来选一首歌来练,形成他们的‘队歌’,这种团队意识也能增强训练的积极性。”陈曦解释。

       此外,很多患者在和病友在一起时有时会比和家人在一起时更放松。病友之间更能理解和体会对方的功能障碍和心理感受,团队训练是本身也是社会交往的一个过程,有利于患者更好地参与训练、参与社会活动。

       陈曦教授介绍,目前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帕金森康复的仍比较少,他们希望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康复方法,并通过培训基层医疗机构的治疗师,让帕金森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进行专业的帕金森康复训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报道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8/#/newsDetail/120643/40693111.html?isShare=true

报道时间: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