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宣传周|老年乳腺癌时常“沉默”无痛,如何远离防范?
今天在门诊接待了一位患者,与乳腺癌对抗五年的“”资深美女战士”。
您能猜到她的年龄吗?

95岁!您猜对了吗?
2017年,90岁高龄的奶奶被确诊乳腺癌,原本平静的晚年生活难免因此多了些许奔波,而这并非奶奶独有的遭遇。对于一名乳腺科医生来说,高龄乳腺癌患者似乎并不罕见。
老年乳腺癌发病率逐年递增
2021年1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报告显示我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已突破80岁,比全球女性平均水平高4岁。
医学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却也给癌症的病理变化过程腾出了足够的时间。在国外,就有观点指出,当女性寿命足够长(达到全球预期寿命)时,每七名女性中就有一名女性存在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其中一个发病小高峰就是在65-75岁。数据模型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比例或将从16.4%提高到27%。

老年人的健康危机似乎很难避免。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了解老年乳腺癌,守护好她们的乳房健康,才能护好家中镇宅的这块宝。
老年乳腺癌有何不同?
首先,与年轻患者相比,不同在“老人家”身上。一是老年乳腺癌90%以上表现为乳腺肿块,常常没有疼痛等不适,生长速度也较为缓慢,老人家不易察觉;二是老人家对乳腺癌的认识往往没有年轻人全面,甚至没有乳腺体检的概念,所以往往会更容易忽视;此外,老人家偶然发现了乳房肿块,但羞于对晚辈过多谈论乳房,一辈子吃苦耐劳的她们往往强忍不适也不愿对家人提起。
所以我们在临床上接诊到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往往分期较晚,少数老人家甚至是以皮肤糜烂、骨疼痛(骨转移) 或呼吸困难(胸膜或肺转移并胸水) 就诊而最后确诊为乳腺癌,错过治愈的最佳时期,令人惋惜。
再者,乳腺癌本身的“脾性”也确实有其特点。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雌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luminal亚型乳腺癌,组织学级别与年轻乳腺癌相比,也常以低增殖、高分化者居多,总的来说,就是生物学特性比年轻乳腺癌好些,进展相对缓慢。
但与此同时,老年人群常伴发多种疾病,对手术和各类抗肿瘤治疗的耐受力都不如年轻人,治疗过程中也更易发生不良反应,更可能因治疗不足出现复发转移。为了争取更好的预后,早发现、早治疗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老年乳腺癌该如何防范?
定期筛查
定期筛查可是老生常谈了,但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们建议:
1. 对于50岁以上女性——应1年1次乳腺专科体检或超声检查,每1-2年1次钼靶检查。
2. 70-75岁、身体状态良好、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老人家——仍然建议定期进行钼靶检查。
3. 75岁以上女性,可以根据家族史、个人意愿和身体状况进行决策。
鼓励自检
上自99老寿星,下至20小年轻,乳腺自检都应该是女性一生的必修课!每个月的定时检查,更易于及早发现异常或变化。
不知具体怎么做?一点都不难!自检3步曲,马上走起:
乳房自检三口诀:看一看、摸一摸、挤一挤。
看一看
站在镜前,依次以双手叉腰、双臂上举的姿势分别来观察乳房是否正常。主要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乳头有无凹陷、溢液,皮肤有无破溃、湿疹、红肿、橘皮样变、酒窝样凹陷。
摸一摸
躺下,右臂上举放头顶,左手四指并拢伸平,用指腹从乳房外上-外下-内下-内上按顺序作小圆圈轻柔触摸,再触摸乳头乳晕、腋窝。要特别注意异常硬块。如果摸到肿块,无论是否疼痛,都要来医院就诊。

看一看,摸一摸
挤一挤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从外至内挤压乳头,观察有无分泌物。如果出现血色、咖啡色溢液,或在非哺乳期呈喷射状需要引起重视。

挤一挤
老年乳腺癌虽有所不同,防范它的方式依然是提高警惕,每月自检,定期筛查。
即使乳腺健康问题给晚年生活带来了小插曲,只要早发现、早治疗,老年乳腺癌并不可怕。就像90岁遭遇乳腺健康危机的奶奶晚年生活依旧多彩,也希望所有因老年乳腺癌惊慌失措的奶奶们都能在治疗中获得力量。
从前是她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守护她们的健康!
指导专家

林颖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任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
(1)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乳房重建手术;
(2)乳腺癌的化疗、靶向和内分泌等综合性治疗;
(3)乳腺各类良性疾病的诊治。
(来源: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