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学生齐上阵!志愿服务“疫”不容辞
4月28日-29日,广州疫情反复变化,市内多点散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时间闻令而动,派出3批503人次白衣战士奔赴白云区、越秀区支援核酸采样工作。队伍中,除了有采样经验丰富、战绩显赫的护理人员外,还涌现了许多一线临床医生、医技专业人员和医学生等核酸采样志愿者。
4月以来,大规模核酸筛查任务艰巨,中山一院向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资质人员和全体研究生发出号召,组建力量精干的核酸采样志愿队,以应对随时出发的省内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艰难方显勇毅,在抗疫大考面前,志愿者们挺身而出,彰显医者情怀与本色,他们热血奉献,为广州战疫注入温情与力量。

4月29日一早,中山一院核酸采样研究生党总支志愿者服务队出发支援社区抗疫工作
奉献青年力量,“疫”不容辞
17名医学研究生主动报名
“医院组建核酸采样志愿队的通知发出后,很多学生党员都非常积极报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外科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副书记、外科学博士徐仲业说。
近日,医院教育处副处长、研究生科科长肖莉华,研究生党总支书记王晓桃组织了多名护理教官对6批学生进行了疫情防控培训,老师们详细讲解和示范穿脱防护服的步骤细节以及核酸采样操作,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现场考核每一位研究生志愿者。

中山一院组织对志愿者进行穿脱防护服培训
今天一早,核酸采样研究生党总支志愿者第一次跟随中山一院“白衣军团”执行核酸采样任务,徐仲业就是其中一员。在白云区江高镇郭塘村,他们小组的5名队员需要在一天时间内完成5000人的核酸采样量。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他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和医学生,我们要在防疫工作中展现新时代青年团结向上、甘于奉献的精神,坚守‘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中山医训,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青春力量。”

徐仲业博士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采样
“这次的核酸采样任务十分紧急,昨晚12点发来通知,我们研究生队伍积极响应报名了17名同学。”外科学博士王旭东说,当前广州疫情防控任务艰巨,作为党员学生的他也想力所能及地帮医务人员分担一些压力。
在白云区大岭区检测点,他与3名志愿者和1名护理指导老师组成了采样小组,他们从早上到中午基本没有休息过,“估计会持续到今晚7-8点,采样工作确实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王旭东说,“以前我们作为被检测对象没有什么感觉,今天自己作为采样队员真切体会到了医务人员的艰辛与不易,向他们致敬!”
凌晨5点报名
放疗专家挺进采样一线
“今天早上5点多醒了,看到群里有核酸采样的任务,我立马就报名了。”中山一院放射治疗科副主任医师任玉峰说,他一早安排好了科室里的医疗任务,“没有后顾之忧地上一线”。

放射治疗科副主任医师任玉峰“上岗”采核酸
有了第一次核酸采样的经验积累,任玉峰的“业务水平”提升了不少,“今天核酸采样的速度更快了,动作也越来越娴熟,早上两个小时,我就完成了500多人的采样量。”任玉峰自豪地说道。
“有一位急诊的护士昨晚才上了12点的夜班,今天一早就出现在了队伍里。”任玉峰说,这位护士高昂的抗疫热情和尽职尽责的态度让他甚是感动,也更加鼓励了自己在抗疫工作中发光发热,“我们中山一院人做任何事情都抢着上,主动把集体摆在前面,整个团队越来越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了。”他说。

核酸采样现场
任玉峰也十分鼓励科室的年轻医生,在安排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化身“大白”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尽一己之力,燃一炬之光,这也是对年轻人最好的锻炼。”
开辟老年人专属通道
医生志愿者全程蹲着采样
“一大早看到医院的通知,需要外派医护人员到社区测核酸,我当时毫不犹豫就报名了,不到2小时就随队伍整装出发。”妇产科吴艳欣医生说,作为一名党员,响应号召投身抗疫一线工作,是她该做的事情。“我深信,通过大家同心协力,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得知我今天报名参加医院的核酸采样志愿队,手术麻醉中心教职工第一党支部杨璐书记主动顶上了我的医疗工作,原本我今天要为几个手术室的患者实施术前麻醉的。”麻醉科贺秋兰主治医师说,“杨璐书记非常支持我,他说后方有他在,让我放心去!”
作为第一次参加大规模核酸采样的临床医生,贺秋兰今天全程为白云区江高镇蓼江村的老年人服务。由于该村三分之一的居民都是老年人,他们在核酸采样点专门开辟了老年人专属通道,以减少老人群众排队等候时间。
“今天碰到了不少坐轮椅、驼背、甚至没有办法抬头、张口的老人家,我今天几乎都是一直蹲着采样。”对于个别无法张口的老人家,贺秋兰采取了鼻拭子的方法来进行采样,完成采样后,许多老人都会给她点赞,“谢谢你,小姑娘,辛苦了!”听到这些温暖的话语后,贺秋兰认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队员为老年人群进行核酸采样
“今天体验了一番核酸采样工作,在我看来,穿着防护服并不是只有苦与累,在采样过程中,我们与群众友爱互动,大家相互体谅与理解,是这场战疫里最难能可贵的‘人情味’。”
(来源:核酸采样医疗队、新闻中心、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