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内地援港核酸采样队员:疫情高峰抵港 粤港合作无间

2022-05-11

       【解说】香港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2月19日,一支由106人组成的内地援港核酸采样工作队冒着寒风冷雨入港支援。队员抵港后,经过采样培训和现场观摩,2月21日起,在元朗、油尖旺、北区、马鞍山、土瓜湾采样点,百余名内地核酸采样队员火速与香港核酸采样人员一同投入工作。

  14年前,魏琳是粤港联合培养专科护士的其中一员,14年后,她作为广东省中医院援港核酸采样队领队,带领队员支援香港抗疫。

  【同期】广东省中医院援港核酸采样队领队 魏琳

  我们是在2月18号就接到了这样的一个援港抗疫的任务,作为粤港培训的专科护士的一员,在香港学习过一年,其实是跟香港有很深的一个感情,所以一听到说香港的有需要,就毫不犹豫去报了名。

  【解说】中央援港抗疫核酸采样队领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弩近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内地援港核酸采样工作队平均年龄35.7岁,队员均有援鄂、核酸支援或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工作经验,具备丰富的核酸采样经验及良好的感染防控专业素养。

  【同期】中央援港抗疫核酸采样队领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张弩

  第一天我们去的时候印象还是很深的,当时我是第一天是去的马鞍山那个点,那天那个点是露天的,在一个人工足球场,当时也是下了大雨,天气大概我估计有七八度,那么当时的时候人很多,大家是排着蛇形这么个长队在检测,但是印象很深的香港的市民排队很有秩序。

  【解说】张弩称,两地在具体采样操作上有些不同,例如内地采用“咽拭子、混检”,香港采用“双侧鼻拭子与咽拭子混合、单人单检”。由于经过前期培训,队员们很快熟练上手。

  【同期】中央援港抗疫核酸采样队领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张弩

  我们去了以后,106个人去了以后,我们是到了5个点以后,最多的时候是帮他们多开到34个采样台,那么我们从去到回来大概完成了接近十万份人次的这么一个(采样)。所以这个工作量还是很大的,那么应该说是可以说叫做为香港的核酸采样有效的缓解了他们人力的紧缺,成效还是比较明显。

  【解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批援港医疗队核酸采样队队长徐朝艳告诉记者,受到这两年来疫情的影响,很多香港市民无法返回内地,当他们知道是负责采样的人员是来自内地时,便感觉很亲切。

  【同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批援港医疗队核酸采样队队长 徐朝艳

  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很多,举个例子就从语言方面,当时过去之后我们发现香港的市民知道我们是内地来的,他主动是要求我们讲普通话,他说不用跟我讲白话跟我讲普通话,他说我想听听家乡话,然后一看到我们经常会,不说是想流泪的感觉,但是就感觉很亲切。

  【解说】而谈起香港市民的认可与感谢,援港核酸采样队员们的内心就感到特别温暖。

  【同期】广东省中医院援港核酸采样队领队 魏琳

  队员里面的话,其实大家对香港都有很深的感情,因为我们队员里面大家也有一些亲戚或者有朋友有老师这样在香港的,那么当他们的这些亲属知道我们队员来香港支援之后,他们也主动提出来要送贺卡,送一些食物之类的,但是我们也都拒绝了,我们感谢了他们的一个心意,我们非常感谢香港的市民对我们的一个肯定和支持。

  【解说】张弩表示,目前香港此轮疫情逐步进入尾声,社会逐步恢复正常。而在此次携手抗疫中,双方合作无间,这一点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

  【同期】中央援港抗疫核酸采样队领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张弩

  就是说我们从去到回来接触了那么久,包括香港的导游,香港的就是拉我们的司机,包括香港酒店的工作人员,那么我们都没有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那么(现在)香港基本上,第五波疫情应该进入一个收尾阶段,当然不能说是我们的贡献,只是说我们刚好是,应该是在香港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的。

 

 

韦杰夫 蔡敏婕 刘冠群 邹思瑶 广东报道

报道链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sp/9738804.shtml

报道时间: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