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先锋、抗疫勇士……肾内科博士研究生毕业前荣膺国际大奖

2022-06-30

        6月27日,在202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前夕,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公布了2022年度三大奖项获得者,其中肾内科今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刁翔文(导师阳晓教授)荣获Jonas Bergstrom 奖,他将于8月11日-8月14日在新加坡召开的2022年国际腹膜透析大会开幕式上作研究成果的大会报告。

 

6月27日,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公布获奖者名单

 

        被评为Jonas Bergstrom

        每年全球仅1人获奖

        国际腹膜透析学会Jonas Bergstrom 奖设立于2010年,以肾脏病领域著名临床科学家、前ISPD主席Jonas Bergstrom (1929–2001)教授的名字命名,主要为了纪念他在肾衰竭患者保守治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每年,ISPD委员会都会从大会投稿摘要中投票选举出最佳论文摘要,并颁发Jonas Bergstrom奖,该奖项全球仅奖励1名学者。

        刁翔文博士在导师阳晓教授精心指导下,在肾内科、超声医学科及急诊科同仁的鼎力帮助下,围绕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检测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改变中的作用及其与腹膜功能的相关性开展博士课题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揭示肠系膜弹性降低与腹膜快速溶质转运、液体清除功能下降呈正相关,是腹透透析患者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为腹膜透析腹膜损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6月28日,刁翔文博士毕业,图为刁翔文博士和导师阳晓教授

 

        急诊医生在外抗疫半年

        父亲病倒仍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

        刁翔文是中山一院急诊科在职博士研究生。3年博士期间,他不仅全职完成急诊岗位工作,而且积极响应广州市和医院号召,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重点人群“闭环管理”转运工作长达半年,在口岸接送疑似病例前往隔离点,在疫情局部发生点接送阳性患者前往定点医院。

        今年1月12日,他告别了妻儿、父母,一头扎进了新冠肺炎重点人群的转运抗疫工作中。“想家人的时候,就打视频电话,虽然和家人的直线距离不足十公里,但工作让网络和电话成了维系亲情的纽带。”

        5月20日,刁翔文已在外抗疫达半年之久,他突然接到了一个噩耗——老父亲病了。他的父亲之前罹患过脑胶质瘤,一种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复发的神经系统肿瘤。最近检查发现,老父亲的脑胶质瘤复发了,更为严重的是,检查同时发现了周围型肺癌。

        为了不给组织和整个羊城疫情防控工作添麻烦,在和母亲、妻子沟通之后,他决定先完成第四轮转运专班工作,再申请回到父亲身边照料老人家,“父亲手术后,后续还有辅助治疗和脑胶质瘤的治疗,到时我再在父亲身边尽孝吧。”刁翔文表示。

 

6月14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刁翔文医生“闭环管理”抗疫半年的故事

 

        尽管急诊工作辛苦忙碌、抗疫任务繁重艰巨、父亲身体抱恙需要照顾,但刁翔文在3年的博士期间仍能平衡拿捏,并抽出业余时间潜心专研学术研究,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腹膜透析的前沿领域中,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并先后2次在国际学术大会进行论文口头报告。这次获得国际腹膜透析学会Jonas Bergstrom奖是对他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的充分肯定,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山一院肾内科腹透中心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来源:肾内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