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显著!口腔颌面外科已独立开展游离组织瓣修复颌面部缺损手术近百台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外伤等疾病的治疗常常导致严重的颜面畸形、功能障碍和心理健康,因此同期修复重建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已成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王安训介绍,与传统带蒂组织瓣比较,血管化游离组织瓣具有以下优点:切取组织瓣大小可以根据缺损大小确定、(骨/肌/皮)复合组织瓣可同时修复口腔内外/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且不受蒂部影响可修复颌面部的任何一个部位,因此血管化游离组织瓣较传统的带蒂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更为广泛,获得更良好的治疗效果。
多年来,中山一院口腔颌面外科的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一般邀请显微外科教授进行会诊手术,为了提升专科医生手术能力,近年来科室多次选派年轻医生参加骨显微外科举办的学习班,如何倩婷等医生参加医院骨显微创伤手外科开办的《2021年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显微外科基本技术及新进展培训班》,学习显微外科理论和手术操作技术,同时,科室也多次邀请骨显微外科教授进行技术指导,新招的李帅博士生也拥有丰富的游离组织瓣移植术经验。如今,科室已从引进技术指导到建立独立医疗团队迈进,游离组织瓣手术团队实力不断增强。

口腔颌面外科团队开展手术
自2020年下半年独立开展该手术以来,目前医疗组已完成近100台相应的手术,包括前臂皮瓣、股前外侧肌皮瓣、腓骨肌皮瓣等。为了预防和降低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李帅博士特别整理了一份注意事项与ICU同事们分享,让他们更了解手术及术后注意事项,同时李帅博士每次术后当晚12点前都会去ICU观察患者的皮瓣情况,2年来,口腔颌面外科皮瓣手术成功率达100%。
此外,在技术上,目前国内各大医院进行颌面部大型手术(如游离组织瓣)时常常采用预防性气管切开以防患者术后窒息等并发症。中山一院口腔颌面外科医疗组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气管切开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区感染、肺部感染等)、还大大延长了住院日,在反复的理论论证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支持下,医疗组对这一传统治疗模式进行改进,摒弃预防性气管切开的方式,让患者术后带管进ICU,若24小时后各项指标稳定再拔除气管插管。2年来,医疗组实施的游离组织瓣修复手术均未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所有患者第二天都能顺利拔管,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7-9天可顺利出院。
(来源: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