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如何管好用好高值耗材?
在DRG/DIP改革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医疗耗材的使用和管理如何跟上改革的脚步?
8月27日—28日,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高峰会议在广州举行。
在分论坛“创新赋能 引领耗材使用新趋势”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处处长刘大钺从提高病案首页质量、优化病种结构、多学科会诊、加大指标结果应用等方面,对DIP背景下的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了阐述。
“现在病人康复快,有时病理诊断出来的时候病人都出院了,病案首页的主要判断就需要病案管理科联系临床科室来修改。我就见过病案员自己参考某个疾病的判断然后填上去,给填错了的,影响很不好。”刘大钺强调,除了通过常态化培训管理、强化质控监测、加大考核力度等措施提高病案质量外,病案管理科的角色转换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优化病种结构方面,刘大钺认为,对于高水平医院而言,应鼓励多收治CMI( 病例组合指数)高、病种单价低的“优势病种”;对CMI和单价都较高的“潜力病种”加强控费;对双低的“基础病种”和CMI低、单价高的“劣势病种”要适当控制收治比例、加强控费。
实际上, DRG/DIP改革里设置基层病种同城同价的机制,就是为了引导大医院降低收治这类病人的积极性,抑制大医院“大小通吃”现象,促进分级诊疗。
改革大背景下,如何保障和促进新技术临床应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如何对高值耗材的使用开展科学的评价考核?论坛现场,与会专家们就DRG/DIP改革和高值耗材间的关系等话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中山一院物价与结算科科长潘慧珍表示, 希望医保支付改革能对临床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给予更多支持。
“高值耗材不是洪水猛兽,如何平衡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和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基本盘’,很考验医院的战略定力。但讲到底,我们的初心都是为病人的健康服务。”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张琰说。
广东省人民医院设备处副处长邓素彤则认为,在选用新技术、新耗材的过程中,应该优先着眼选择那些参与药品耗材集采的品种,同时要密切关注、更新耗材的采购价格,并积极引入一些较低价值的替代品,更好地守护医保资金的安全。
文/南方日报·记者:钟哲
报道时间:202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