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中山一院:以战役学理念打造“免疫医院”,门诊量手术量均处于高位运行
11月23日17:00,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2022年总第132场)。市卫生健康委、海珠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相关负责人通报了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新情况。

在发布会上,羊城晚报记者提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华南地区综合性大医院,为本轮广州抗疫提供了哪些保障?在疫情期间,不少患者就医受到了影响,医院做了哪些工作来保障群众日常就医需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子莲教授介绍,本轮疫情发生后,中山一院按照广州市统一部署,统筹兼顾、多线作战。同时医院还以战役学理念打造“免疫医院”,医院日均门诊量8500余人次,保持高位运行。
多线作战
派出医疗队一万余人次参与核酸筛查
截至11月22日,中山一院累计派出核酸采样队1万余人次,分别赴花都、海珠、荔湾、南沙、黄埔等区域采样超过408万人次,派出5批共200人次“突击队”深入海珠封控区域为居民采样25万余人次,其中上门采样10万余人次。
同时,中山一院整建制接管琶洲D20方舱医院。开放床位近2700张,从11月9日开始,医院投入大量人力和物资保障方舱运作,累计派出400名医疗队员进驻方舱,累计治愈出院患者已超过500人。医疗队还组织志愿者队伍协同服务,为哺乳期妈妈、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暖心关爱、心理疏导,为部分慢性病患者提供基本用药补给。
王子莲介绍,为保障封控区患者和隔离点的就医需求,11月18日,海珠封控区一名装有脑起搏器的患者急需随诊,医院神经外科刘金龙教授和院感管理部刘大钺教授联合社区、医疗保障点上门为患者进行及时救治,解除了患者的后顾之忧。
11月以来,医院派出了110多名医护进驻南沙区5个隔离点,保障隔离观察人员生命安全。
医院发挥核酸检测中坚技术力量。1个月来,承担了疫情处置重点人群、应检尽检人群、集中隔离人群、市统筹应急检验人群等标本12万管,检测80多万人次,无一漏诊误诊,检验科黄彬副主任作为领队,带领全省100名核酸检测队员进驻华大气膜实验室。
以战役学理念打造“免疫医院”
保障群众日常就医需求
不少患者就医因疫情受到了影响,保障疫情期间群众日常就医一直是医院谋划部署的重点。王子莲介绍,“医院以战役学理念打造‘免疫医院’,通过优化医疗装备、物资储备、专业培训、规范流程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构筑了立体防控体系。一个月来,医院日均门诊量8500余人次,日均手术量接近200例,日均出院近400人次,均保持高位运行。”
同时,医院根据目前防疫形势变化,适时推出多样化的诊疗方式,开设周末专家门诊,优化互联网诊疗服务,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就医需求。据统计,近一个月来,开设云诊室250多个,组织医护专家1800多人次,为12000余名患者提供了网上问诊、检查预约、慢病续方、线上义诊等服务,将5500余张药品处方配送到患者手中,组织互联网多学科诊疗50多场。
王子莲教授还表示,中山一院的互联网医院不限号,绝大部分教授均开设有云诊室,因此建议在疫情期间,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就医需求,通过APP预约挂号和互联网医院途径就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陈辉 李焕坤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报道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11/#/newsDetail/110059/41190208.html?isShare=true
报道时间: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