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广州海珠封控区,一次“双向奔赴”的紧急出诊

2022-11-25

      今年64岁的杜志辉患有帕金森和糖尿病,在年初进行了一次脑起搏器(DBS)手术,需要长期观察治疗,也要及时根据身体状况进行具体诊断。但自10月28日起,受疫情影响,广州市海珠区龙潭村被划为封控管理区,杜志辉不得不再次把复诊时间推后。

      杜卓彬十分担心父亲的病情,情绪很激动。“现在植入的机器可能不太适应目前的病情,必须要医生重新调参数才行。”得知这一消息的龙潭村委和所属网格负责人立马赶到了现场。龙潭村党委书记杜汉全说,“如果挂了号,经医生判断确实需要就诊,我们立即安排救护车点对点运送过去。”

      11月17日晚,在工作人员的调解之下,杜卓彬决定和父亲的主治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金龙约好第二天前去就诊。

      但是,为了保障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同时减少疫情外溢风险,院方提议在海珠区内非风险区的定点救治点开展就医。18日一大早,杜汉全立刻和指挥部联系,最终在海珠区卫健局的协调之下决定让主治医生和患者约在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诊。

      18日18时,鸣笛声从广州海珠龙潭村呼啸而过,120急救车穿过楼栋密布的城中村接到病人后,迅速驶往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另一边,刘金龙也出发前往同一目的地。一次“双向奔赴”的紧急出诊就此开始。

      “因为病人患有糖尿病,在胸部的囊袋里出现了积液。最近可能因为心情不好导致抵抗力下降,以至于囊液又增加了,所以病人和家属就非常焦急。”刘金龙表示,如果任由其病情发展下去,容易引发感染,严重的话甚至脑起搏器整套系统都要拔除,严重影响术后治疗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进行处理,让病人恢复好的心情,增强自身抵抗力,让身体逐步康复,也减少新冠病毒感染的机会。

      一年来,杜志辉和刘金龙每个月都要见上几面,这是最特别的一次。

 

文/记者 林洁

报道链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2-11/24/content_k6bGVncG.html?gid=Q3Dlb12g

报道时间: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