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中山一院陈旻湖团队在JAMA发表​炎症性肠病治疗新方案

2023-03-10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旻湖教授牵头,联合22家综合医院和炎症性肠病(IBD)研究中心,共同完成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Ⅱ期研究,验证全球首个白细胞介素-6(IL-6)反式信号通路抑制剂可有效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显著提高IBD患者的临床应答、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等疗效指标,且安全性良好,有望为炎症性肠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

      该研究成果于当地时间2023年3月7日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影响因子:157),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陈旻湖教授为通讯作者,张盛洪主任医师、陈白莉主任医师为第一作者。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肖海鹏教授出席发布会,中山一院致力于建设IBD卓越中心。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反复发作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好发于青壮年,难以治愈,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此项临床研究于2018年获得国家“十三五”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

 

 

      陈旻湖教授(见上图)介绍,该研究将为我国炎症性肠病患者带来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全面提升这一重大慢病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实现疾病治疗的战略前移,减轻疾病负担。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

报道链接:

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987867&site4=&columnID=0#/detail/1987867?site4&columnID=0

报道日期:20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