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在线】炎症性肠病治疗新方案,广东医生团队发布重大研究成果

2023-03-10

      3月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发布了一项关于新药用于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Ⅱ期研究成果,该研究证实全球首个白细胞介素-6(IL-6)反式信号通路抑制剂-Olamkicept(奥拉奇西普或TJ301)可有效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且安全性良好。

 

 

      该研究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一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陈旻湖教授牵头,联合国内外22家医院和研究中心共同完成,成果已于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3月7日全文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影响因子:157)。

 

 

      IBD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反复发作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且好发于青壮年,难以治愈。

      陈旻湖表示,目前IBD的治疗仍存在一些痛点,还没方法做到彻底根治,只能通过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达到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IL-6被认为是IBD发病的关键介质,而奥拉奇西普是一种可溶性gp130-Fc融合蛋白,也是目前全球唯一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选择性IL-6反式信号传导抑制剂。

      研究共入组91例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1:1:1),分别为600 mg组、300 mg组和安慰剂组。

      作为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中山一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盛洪介绍,奥拉奇西普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内镜下黏膜愈合率,同时亦改善了生物学指标,如C反应蛋白及粪钙卫蛋白水平。“总体安全性、耐受性良好,且未观察到严重的感染、胃肠穿孔及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下降。”

 

 

      此项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支持奥拉奇西普在炎症性肠病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在完成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后上市,有望成为首个国产治疗UC的原研新型生物制剂,为中国炎症性肠病患者带来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记者/薛平世 通讯员/彭福祥 郑亦楠

报道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o-3l6w0xqF77-C422ZJuA

报道日期:202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