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机器人辅助、“透视眼”导航、3D打印,骨肿瘤手术更智能了!
新的智能精准微创手术模式,让骨肉瘤切除手术切口更小、出血更少,且术中患者的体位无需被多次挪动改变,手术更安全高效。
3月14日,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首届“实力中青年医生”、该院骨-显微医学部副主任、骨肿瘤科主任尹军强教授率由医务人员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对一名32岁骨盆骨肉瘤患者进行了机器人辅助+精准导航下的骨盆肿瘤切除、3D打印假体置换手术,取得骨肿瘤机器人手术治疗的新突破。
作为华南最大的骨肿瘤中心,中山一院骨肿瘤科已成功开展20多例骨科机器人治疗骨肿瘤的手术,病种涵盖四肢、骨盆、脊柱各个部位。其中,骨盆、脊柱等部位骨肿瘤,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难度较高,在国内外开展案例极少。
右髋部反复疼痛,原来是骨肉瘤作怪!
这位患者右髋部反复疼痛不适,三个月不见好转,到中山一院骨肿瘤科就诊后,经多学科诊疗,确诊为髂骨骨肉瘤(见下图)。

“骨肉瘤是恶性肿瘤,多发于儿童青少年。手术切除非常关键,可切除的一期和二期骨肉瘤病人,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0%。”尹军强教授介绍,这位36岁的患者就诊时病情到了二期,肿瘤体积较大。影像检查显示,肿瘤已经侵犯了部分骶骨,周围又临近重要组织血管,按照传统的手术方式切除,往往面临两难抉择:要么不够精准,肿瘤易污染、残留;要么为了彻底切除肿瘤,显露过多,正常组织损失较大,导致术后功能欠佳。
中山一院骨肿瘤科医务人员经过详细讨论以及和患者的充分沟通,决定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进行智能手术。
“传统的骨肿瘤切除手术需要做一个丁字切口。由于需要分离软组织,显露特定的定位点,哪怕肿瘤是良性的,只有一厘米大小,切口也常常需要做到四五厘米长,出血量一两千毫升,还有切除不够完整、到位的可能性。”尹军强教授介绍,骨肿瘤手术为了显露手术位置,需要多次搬动改变患者的体位,以往四五个医生一起上,协助抬腿摆位。
而通过智能化的手术方式,在骨科机器人和新型手术导航系统的支持下,分离软组织可以更加精准,不必要暴露特定的定位点,不仅切口相对小,长度可比传统手术模式减少五六厘米,出血量也能大大减少。患者还可以在一台手术中接受肿瘤切除、假体重建,使手术更加安全,也让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人机协同 智能骨肿瘤手术更精准安全
针对切除肿瘤后的骨盆重建这一难题,手术前, 医工结合团队通过基于CT的数字化骨科假体设计,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3D打印骨盆假体。
“上手术台前,我们就对手术该怎么做胸有成竹了。”尹军强介绍,通过术前模型、计算机模拟预手术,术中机器人指导固定等途径,骨盆重建更加精准、高效,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
结合术前设计的截骨导板,运用骨科机器人精确定位截骨面,手术医生如同拥有了“透视眼”,可以术中实时对肿瘤切除边界进行规划、确认,不但确保了手术边界的安全性,而且节省了手术时间。

个体化假体设计、术前导板设计及模拟手术
手术当天,尹军强教授团队先是在患者腰椎固定示踪器,术中则运用新型手术导航系统、三维CT规划肿瘤切除截骨边界,成功完整切除髂骨肿瘤及受累部分骶骨。在机器人机械臂引导下,手术团队把固定螺钉置放到体内,精度达到亚毫米级,并精准地安装3D打印骨盆假体。
患者全程保持侧卧位,完成肿瘤切除,假体重建,腰椎、骶骨置钉。手术持续五个多小时,患者只出血800毫升,手术顺利完成,患者休养后转入术后化疗。
“采用新的智能手术模式,比传统手术要多花一万多元,”尹军强表示,考虑到手术更安全精准和高效,实际算下来,患者的获益会更高。

尹军强教授在骨科机器人、新型骨科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手术

肿瘤切除后,3D打印假体精准安装
尹军强教授介绍,该团队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在新型智能骨肿瘤手术领域取得一定的经验,将致力于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新闻知多D:想请机器人协助做手术?先了解这些知识!
问:机器人做手术可靠吗?
尹军强:要澄清一个概念:骨科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更好地完成骨科手术,而不是替代医生进行手术!
实际上,机器人完全由专业资格的骨科医生操控。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制定的手术方案由机器人准确无误地实时传递,并同步到将要进入患者体内的手术工具上。手术医生必须经过系统且严格的操作培训,考核通过后才有资格将机器人作为手术助手。
问:骨科机器人有哪些优势?
尹军强:主要有四大优势。
一是准确到达病灶。在传统手术流程中,医生需要根据经验摸索病灶所在的位置。在机器人辅助手术流程中,机器人的“大脑”、“眼睛”和“手臂”三者协调,根据医生制定的手术方案准确地到达病灶。
二是切开伤口较小。在医生与机器人共同协作下,医生并不需要切开很长的伤口去寻找病灶,通常只需要切几个小切口即可,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出血量和接受辐射的剂量。
三是稳定进行手术。机器人的“手臂”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这使医生制定的手术方案可以准确反馈在手术器械上,摆脱了对自身肌肉力量的依赖,使医生更稳定、更自然地进行手术。
四是良好术后效果。因为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高准确度、强稳定性和切口微小的特点,因此大大减少了出血量和疼痛感,加快了术后的康复,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也不会使患者因开放术后的长疤而自卑。
问:哪些患者可以做机器人手术?
尹军强:国内自主研发的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已能够开展四肢、骨盆以及脊柱等骨科手术。如果正在四肢、骨盆及脊柱等良、恶性骨肿瘤疾病上寻求新的治疗方法,且对较小的手术创伤和良好的术后效果有着强烈期待的病人,可以具体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请机器人辅助手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郑亦楠、章智琦
报道链接:
报道日期: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