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可京主任医师在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
10月2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兼药学部主任唐可京主任医师作为第二作者在全球顶级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IF=158.5)以及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同步发表了 “Amivanta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NSCLC with EGFR Exon 20 Insertions” 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PAPILLON (NCT04538664) 研究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在NEJM和ESMO年会同步亮相,有望建立EGFR Exon 20ins一线标准治疗。
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Exon 20ins)是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两大常见突变(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 L858R点突变)以外的第三大突变,占EGFR突变的10%和所有NSCLC 2%左右。其恶性程度高,异质性强,患者预后差,且化疗和传统的一至三代EGFR TKI靶向药物疗效不理想,因此近年来越发受到临床重视,且亟需新型药物给此类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为此,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和中山一院唐可京主任医师等学者联手合作探索晚期EGFR Exon 20ins NSCLC患者中的最佳一线治疗策略。

有别于小分子抑制剂,Amivantamab(埃万妥单抗)是一款同时靶向EGFR和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的全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它除了能够阻断EGFR和MET介导的信号传导以外,还可以引导免疫细胞靶向携带激活性和抗性EGFR/MET突变和扩增的肿瘤。Amivantamab在2021年5月被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疾病进展的携带EGFR Exon 20ins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此外,在2020年9月Amivantamab也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本次在NEJM发表及在ESMO年会同步报道的III期全球随机对照PAPILLON研究,首次在EGFR Exon 20ins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对比了Amivantamab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之间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显示Amivantamab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在攻克EGFR Exon 20ins难治突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PAPILLON研究共纳入了308例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晚期EGFR Exon 20ins NSCLC患者,以1:1比例进行随机化分组,分别接受Amivantamab联合化疗或单独化疗,化疗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可交叉接受二线Amivantamab单药治疗。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盲态独立中心评估(BICR)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首次后续治疗后的PFS(PFS2)和安全性等。

III期临床研究PAPILLON的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4.9个月后,Amivantamab联合化疗组的中位PFS为11.4个月,显著超过单独化疗组的6.7个月(HR=0.395; 95% CI, 0.30-0.53; P<0.0001),将PFS延长近1倍,显著降低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60%;同时令人欣喜的是,Amivantamab 联合化疗组的优势在各亚组中保持一致。Amivantamab联合化疗组ORR为73%,化疗组为47%,联合治疗组有显著优势(HR=1.50; 95% CI, 1.32-1.68; P<0.001)。中期OS数据显示,尽管66%的化疗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接受了二线Amivantamab治疗,但Amivantamab联合化疗组相比化疗组仍然已经呈现OS延长的优势,死亡风险降低超过30%(HR=0.675; 95% CI, 0.42-1.09; P=0.106)。安全性分析显示,联合治疗组最常见 (≥40%) 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 (TEAE) 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甲沟炎、皮疹、贫血、输液相关反应和低白蛋白血症, 未见新的安全信号;此外,因Amivantamab相关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率较低,仅为7%,表明了Amivantamab联合化疗方案的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

PAPILLON研究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PAPILLON研究的中期总生存期(OS)
这项由中国学者领衔的PAPILLON研究为更好地治疗NSCLC罕见突变患者提供了更多循证医学的支持。基于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国内外专家学者们认为Amivantamab联合化疗的新疗法有望成为EGFR Exon 20ins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
专家简介

唐可京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药学部主任/党总支部书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美国范德堡 (Vanderbilt) 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UTSW) Harold C. Simmons综合癌症中心访问科学家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药学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胸部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肺癌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 免疫治疗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 常务委员,感染与重症专业工作组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常务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GACT / CTONG)理事
广东省耐药菌监测质量控制中心 副主任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全文链接: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06441
(来源: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