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96岁婆婆肚子鼓出皮球状大包,竟是得了这种病
96岁的梁婆婆终于把她肚子上的“皮球”彻底“塞”回去了。
这个“皮球”长在她腹部正中间,已伴随她60余年,平日里并不总是出现,有时站立时会鼓起,平躺下又会消失。最近,因为这个皮球她感到腹痛难耐,来到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内镜中心副主任谭进富介绍,梁婆婆得的病属于一种巨大腹壁疝。
这要从一类叫“疝”的病症说起,也就是俗称的“疝气”,指的是人体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的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
“就像棉袄破了一个洞,棉花会从洞里跑出来。”谭进富解释道,疝常出现在腹部、肚脐、手术切口处或腹部与大腿交界的腹股沟区等部位,高发于儿童、中老年群体,尤其是肥胖人群,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慢性咳嗽、慢性便秘等可能导致疝气发生。
梁婆婆得的“疝”属于巨大腹壁疝中的白线疝。白线就位于腹壁正中线上,两侧布满由肌鞘纤维交错形成的“网”,当出现“网眼”,就可能形成薄弱点导致疝气。谭进富说,患者咳嗽、便秘等腹部剧烈运动会导致腹腔内的组织或器官从缺损里跑出来,形成可见的凸起。
由于60年来未接受治疗,梁婆婆的这个“网眼”已经越来越大,导致部分胃和肠管通过“网眼”钻了出来,把肚皮撑起一个皮球状的大包。

谭进富介绍,腹壁疝一般表现为,站立时明显地凸起,仰卧后凸起消失,有时通过按压能将其按回腹腔。梁婆婆60年来未曾因此感到不适,未能引起重视。最近她感到腹痛,正是因为肠道进入“疝气”内卡住,也就是“嵌顿”。
谭进富表示,随着时间的延长,缺损处会越来越大,疝气可能从“乒乓球”变成“皮球”,且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严重时可能导致肠道阻塞或坏死,甚至有生命危险。
“不仅如此,像梁婆婆这种情况,肚皮已经被撑得很薄,一旦受到外伤有可能直接伤害到肠道。”他说,这也加大了治疗难度。医生必须小心翼翼地拎起梁婆婆的肚皮进行手术,将“网眼”缝合后,再填补补片。
在谭进富所在的科室,每年接诊的类似病症患者大多就诊意识较差,导致病情严重,危及生命。他呼吁,当察觉腹部、腹股沟等处有凸起时要及早就医检查,避免剧烈咳嗽、长期便秘或提重物,此外,疝气无法自行愈合,需要手术治疗,市面上的疝气贴等药物不可轻信。
记者/吴雅楠 卞德龙
报道链接:
报道日期: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