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九旬阿婆腹胀似皮球,病因竟是肚子有“破洞”
梁婆婆今年96岁了,有件奇怪的事困扰了她60多年:每当她站立时,肚子会突出一个皮球大小的肿物,而躺下时,这个“皮球”又消失不见。因为肿物没有疼痛感,更没有影响正常生活,一直以来梁婆婆都与它“和睦相处”。怎料在1个月前,梁婆婆才发现腹部的肿物是一颗“定时炸弹”,它一会突出一会消失,是因为自己的肚子有“破洞”……
腹部肿块“静悄悄”60余年,结果拖出了大麻烦
今年11月,令梁婆婆没想到的是,一直以来“静悄悄”的腹部肿物突然在沉默中爆发了。原本躺下就能消失不见的“皮球”再也回不去肚子里了,加之腹痛明显,难受的梁婆婆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急诊,经急诊科评估后,转由“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该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内镜中心副主任谭进富副教授进一步检查。
在CT检查后,梁婆婆被确诊为“巨大白线疝”,她的一部分胃、大肠和大网膜突入疝内,形成大包。“‘疝’俗称‘疝气’,指的是人体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所在的位置,通过人体先天或后天的缺损、裂隙突出而形成的一个包块。”谭进富说,肚子里的“疝”就相当于棉袄破了个洞,棉花会从棉袄的破洞里“跑”出来,肚子里的胃、肠也可能会从疝里出来,不去修补的话,这个洞是不会好的。
长此以往,这些突出的人体脏器或组织就有可能无法从洞里再回到原本的位置,而出现嵌顿,即在洞口被“卡住”了,腹部就会出现疼痛。如果长期“嵌顿”,就有可能出现胃、肠的缺血坏死,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根据梁婆婆的病情,需要尽快进行手术,但考虑到梁婆婆96岁高龄,同时合并有高血压,手术并不是一件易事。“如果不及时做手术,这个肿物相当于‘定时炸弹’。同时我们也在想患者是否能耐受手术、术中会不会心脏骤停、术后会不会恢复不过来……考虑到这些风险,我们请来了麻醉科、呼吸科团队来进行多学科会诊。”经过充分讨论,医护团队决定用微创的方式,让巨大腹壁疝疝内容物,即一部分胃、大肠和大网膜回到原本的位置,将腹壁疝缝合后再用补片做多一层保障,防止腹壁疝疝内容物再“跑”出来。

谭进富副教授在手术中(左二)
12月5日,手术如期进行,术后梁婆婆恢复顺利,术后第二天就能够下床活动,术后第6天就顺利出院了。看着腹部不再有时隐时现的“皮球”,梁婆婆终于卸下了重担。
腹部出现小包块,千万不能“不痛就不管”
谭进富告诉记者,因为疝导致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每年在中山一院约有几十例,如果抢救不及时,则可能有生命威胁。
“咳嗽、便秘、剧烈的腹部活动、前列腺增生、腹水、肥胖等等都可能导致疝的发生,主要特征就是腹部有鼓包,有些人还会出现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除了出现在腹部,“疝”还会出现在手术切口处、腹部与大腿交界的腹股沟区等部位,在儿童、中老年人群中都可能发生。
“对于疝的治疗,最好的方式还是手术,术后的复发率非常低。并且要在疾病的早期就引起重视,而非等到肠子缺血坏死了才紧急做手术。”谭进富就曾接诊过一位93岁高龄的疝气患者,因为情况危急,患者从就诊到接受手术之间不足2小时,在修补疝的同时,患者约3米长的已坏死的肠子不得不被切除。
谭进富提醒,如果腹部、腹股沟等处有凸起的小包块,一定要及早就医检查,不能认为不痛就可以不管,也切勿轻信“疝气可以靠吃药来根治”、疝气贴等治疗方法。
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梁嘉韵
报道链接:
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3/12/13/SF11215394f710cc6ce6f24ac8bbcd34.html?channel=weixin
报道日期: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