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疝气发作,九旬阿婆肚现“皮球”

2023-12-18

      肚皮上凸现皮球般的肿物,站立时出现平卧时消失……近日,年逾九旬的梁婆婆疝气突然发作,不仅肚皮上的肿物频繁出现,且难以复原,同时还开始出现腹痛。12月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团队为梁婆婆行腹腔镜(微创)巨大腹壁疝疝内容物还纳,腹壁疝缝合和补片修补,术后梁婆婆肚皮上鼓着的“皮球”彻底消失。

 

      腹壁疝中老年人群高发

      梁婆婆患疝气多年,为什么最近病情急剧发作?据梁婆婆家属回忆,梁婆婆40多岁时,肚子上偶尔出现无疼痛感的小包包,一直没当回事。“十几年前也曾腹痛过一次,就医服药后就不痛了,当时医生说很多人都有疝气,没什么特别的,就没有处理。”至于最近病情急剧发作,家属表示,“可能是老人吃多了,消化不好,所以出现腹痛。”

      随后,家人带梁婆婆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该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内镜中心副主任谭进富介绍,CT提示老人一部分胃、大肠和大网膜突入疝内,导致腹痛。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确诊为巨大腹壁疝并嵌顿(巨大白线疝)。

      “每年都会接诊几十例疝气急症病例,需做急诊手术,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谭进富说,疝气患者平时较少不适,怕就怕出现肠梗阻、肠道坏死和穿孔。

      谭进富表示,“腹壁疝中老年人群高发,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腹壁周围筋膜力量变弱,容易发生疝气。用力排尿、排便、剧烈咳嗽、突然用力过猛都可能导致腹腔压力增加,从而发生腹壁疝。”

 

      常见症状为局部出现鼓包

      目前疝气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短暂性止痛,但无法解决疝气隐患。谭进富介绍,“就像破了洞的棉袄,棉花从洞里跑出来了。需要把棉花塞回去,再把洞补上,不然是不会好的。”

      随后,医生为梁婆婆行腹腔镜(微创)巨大腹壁疝疝内容物(一部分胃、大肠和大网膜)还纳,腹壁疝缝合和补片修补。术中医生上了“三重保险”,防止疝气复发。“根据经验来看,再次复发率小于1%。”谭进富说。

      据介绍,疝气的常见症状为身体局部出现鼓包。随着时间的推移,鼓包会变得越来越大,并可带来疼痛感。若疝出的肠管被卡住,可造成肠梗阻,导致恶心、呕吐、腹痛、不大便、无法排气等症状。卡压时间过长,可导致肠道坏死、穿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出现类似症状要及时找疝外科医生就诊。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剧烈腹腔活动、提过重的物品;长期剧烈咳嗽、便秘应积极治疗。”谭进富说。

  

      越早手术对身体伤害越小

      谭进富提醒,中老年人对于疝气治疗有以下常见误区。一是很多人害怕做手术,以为疝气只要不痛、不影响生活,凸出的鼓包塞回去就没事了,可以不用治疗。实际上越早手术,对身体的伤害越小;二是一些中老年人认为吃药或者贴疝气贴就可以治好,有的甚至花了十几万元的冤枉钱。其实,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应首选手术治疗,年龄不是手术限制。该院曾为一名106岁的老人做过相关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疝气

      “疝”俗称“疝气”,是人体组织或器官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空隙进入另一部位。有点像破了洞的棉袄,棉花从这个破洞跑出去。

      疝气按发病部位来分,有脐疝、腹壁疝、白线疝、腹股沟疝、膈疝、食管裂口疝和股疝等。

 

记者/张漫 通讯员/梁嘉韵

报道链接:https://epaper.xxsb.com/html/content/2023-12/17/content_902839.html

报道日期: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