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节选)
12月29日,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会议代表,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正在和曾经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同志们致以诚挚慰问。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60年来,一代又一代援外医疗队队员牢记党和祖国的重托,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受援国人民服务,促进了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中国医疗队是当之无愧的白衣天使”
每天清晨,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友谊医院诊室还没开门,就已有数十名患者在走廊里有序等候。诊室后方的中国医疗队驻地的墙上,中国医疗队精神——“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16个大字分外醒目。
今年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指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自1963年首次向国外派遣医疗队以来,我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队员3万余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130余所,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挽救了众多宝贵生命,培养了大批当地医疗人员,提高了受援国医疗技术水平,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中国医疗队是当之无愧的白衣天使。”中非共和国卫生和人口部部长索姆塞表示,中国医疗队不仅治病救人,还传授医术医技,培训当地医生,帮助建立起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由衷地说:“中国对我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多次为中国医疗队授奖,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无私援助。
“他们一直记得这个称呼——中国医生!”
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实施健康卫生行动,到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宣布建立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等援外医疗举措,再到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把“卫生健康工程”列为中非合作“九项工程”之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援外医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国援外医疗步入发展合作新阶段,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数据显示,中国援外医疗队先后与43个国家和地区的48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协助共建25个临床重点专科中心,填补数千项技术空白,为受援国培养医疗人员10万余人次,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队”。在医疗队员和当地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部分中国援建的医院已成为所在国家的医学中心,极大提高了受援国医疗技术水平。
2019年,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德熙参加了援多米尼克中国医疗队。在中多友谊医院援外的39个月中,他救治患者约5000人次,开展多项新技术,并推动创建多米尼克首个心血管专科,被多米尼克时任卫生部部长麦金泰尔称作“多米尼克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记者 俞懿春 王海林
报道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12/30/nw.D110000renmrb_20231230_2-05.htm
报道日期: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