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学习容易发声自然无喉者重获新“声”——发音钮上市后,全国范围内首例植入手术在广州完成

2024-01-11

▲梁伯按着发音钮练习“数数”。发音钮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无喉者发声方法。信息时报记者 张漫 摄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漫 通讯员 梁嘉韵 章智琦)“1、2、3……”昨日,因喉癌全喉切除3年没有说话的65岁患者梁伯(化名),在中山一院刚刚做完发音钮植入手术才2天,便能用手指轻轻按着脖子上透明瓶盖样的发音钮,练习“数数”。据悉,这是发音钮正式上市后,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的首例发音钮植入手术。

 

       术后第2天恢复“发声”功能

       梁伯4年前被诊断为喉癌,做了全喉切除术。为了跟好友聊天,他在术后先后尝试学习食道语、使用电子喉,但因为前者学习难度高,后者发音难识别,均宣告失败。

       为了恢复正常发声功能,梁伯在全国多个医院奔波。直至去年底,发音钮在国内上市,梁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发音钮首个进驻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3年前是为了求生,现在是为了求声。”梁伯女儿说道。

       在与该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雷文斌教授团队进行充分沟通后,梁伯决定进行发音钮植入手术。手术约30分钟,过程顺利,经过康复训练,术后第2天梁伯成功恢复“发声”功能。雷文斌介绍,“一般经过1个月左右的训练,便能通过发音钮的调节,产生清晰、自然的声音,梁伯对康复很有信心。”

       重获新“声”的梁伯目前还在练习“数数”,暂无法用声音交流。即便如此,他仍兴奋地用手机打字表达感受,“我盼这个发音钮很久了,很荣幸能在中山一院安装。”

 

       喉癌与吸烟喝酒吃热食有关

       中山一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王丹介绍,喉癌是头颈癌发病率第二高的头颈肿瘤,“10个喉癌患者中有9个是男性,原因可能与吸烟、喝酒、吃热食有关。”雷文斌补充道。

       “根据喉癌原发灶位置的不同,其症状可以表现为持续性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不适感、咳血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至耳鼻喉门诊就诊,完善喉镜检查等,排除恶性肿瘤。”中山一院耳鼻喉科副教授邓洁提醒。

       目前,喉癌的治疗手段采用以手术为主,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性治疗策略。雷文斌表示,约七成喉癌患者术后痊愈,由于他们没有了喉咙,很难与家人朋友交流。

 

       发音钮或能日间手术

       据了解,无喉者要想发声一般需要借助辅助设备,常用的发声方法有小喇叭和电子喉。小喇叭发声,需要患者嘴里含着吸管样的器械,透过经由气孔出来的空气震动咽腔内的粘膜而发出声音,但是容易有细菌;电子喉发声,需要患者用一个类似小型手电筒的发音器械抵在下颌处或颈侧,同时配合口形舌部发声,声音像电子音。

       食道语发声不需要借助工具,发声方便、声音自然,是靠吸气时震动咽喉与食道连接处的肌肉发声,但是学起来很难。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许薇表示,“我们每个月都会组织无喉者进行食道语公益培训,但常常十几个人可能只有一两个能学会,学习周期短的一两个月,长的可能要两三年。”

       发音钮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无喉者发声方法,于近期在国内正式上市。需要通过手术,在气管食管间植入一个“人工喉”,充当新的声门。患者发声时,轻轻按压安装在喉咙处的透明瓶盖状的按钮,再配合呼吸口型舌部发声,声音几乎接近正常。雷文斌表示,“做过全喉切除的患者,无论过去了多少年,都可以安装发音钮,全喉切除术中也可以同步安装发音钮。手术很简单,以后甚至可以按日间手术来做,做完就走。一般康复训练1个月左右就能正常交流,术后只要用心维护,像洗‘假牙’一样定期清洗,发音钮可以使用很长时间。”

 

image-20240111123441-1

 

记者 张漫 通讯员 梁嘉韵 章智琦

报道链接:https://epaper.xxsb.com/html/content/2024-01/11/content_904371.html

报道日期: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