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揪出“坏”基因,赶走“小飞侠”

2024-05-20

      全球首例 中山一院团队利用“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阻断“小飞侠”基因遗传 助孕妇诞下健康宝宝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院”)生殖医学中心应用纳米孔测序PGT技术(俗称“三代试管婴儿”)成功阻断1例新发嵌合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也被称为“小飞侠”)遗传,帮助一位孕妇顺利产下一名健康宝宝。记者从医院获悉,根据公开文献检索,这是全球首例通过该技术成功阻断FSHD遗传的案例。

 

      基因检测查出罕见病
      6年前,何先生(化名)发现自己双上肢乏力,活动时想要抬起双手臂很困难。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病情加重,出现左下肢无力症状,身体外形也逐渐起了变化,双侧肩胛骨突出明显,变成了“翼状肩”,并伴有左下肢腓肠肌萎缩,何先生的生活及心理都受到了极大打击。
他为此四处求医,但都以失败告终,做了各种检测也未能明确疾病的具体原因,详细追问包括父母在内的众多族人也未见有类似情况。2022年,几经辗转的何先生与妻子颜女士(化名)来到中山一院生殖医学中心寻求帮助,希望能够生育一名健康的宝宝。

      医护人员详细了解、分析情况后,认为何先生的症状源自基因异常的可能性最大。该院生殖医学中心胚胎植入前遗传检测(PGT)实验室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发现了蛛丝马迹:何先生4号染色体上存在三种D4Z4重复单元的次数,其中一种为小于10次的重复单元缺失。对于正常人而言,重复次数应为两种,且均应该大于10次。由此,他的真正病因确诊--FSHD,这是一种发病罕见且存在高遗传风险的疾病。


      成功阻断诞下健康宝宝
      在明确了致病原因后,生殖中心团队对夫妻二人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细致评估,并制定了周全的PG]检测方案以及助孕治疗方案。颜女士经过促排卵、体外受精、胎培美等一系列助孕治疗,最终获得8枚优质胚胎。实验室人员通过严密设计的个性化纳米孔测序PGT检测方案,发现其中6枚胚胎不携带父亲来源的致病单体型,是可以进行移植的胚胎。

      3个月后,生殖中心团队为颜女士选择了其中一枚正常胚胎进行移植,颜女士成功妊娠。在她孕17周时,专家团队通过羊水穿刺的方式,为胎儿进行了FSHD的产前诊断,全基因组光学图谱结果提示胎儿D4Z4重复数目正常。今年4月,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关怀下,颜女士剖宫产诞下了一名健康的足月宝宝。


      “小飞侠”尚无有效疗法
      FSH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进行性神经肌肉疾病,通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率为1/8300-1/15000。FSHD的临床表现为面部肌肉、上肢和上肢带肌的非对称性进行性萎缩,,一般会出现微笑困难、上肢不能平举肩胛翼状突出等,并可逐渐累及下肢肌肉,约20%的患者需依靠轮椅生活。
      目前,FSHD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夫妇生育时,孩子的发病风险高,因此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或产前诊断是有效的预防途径,而成功构建单体型连锁分析是准确进行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的前提。


      纳米孔测序技术提高遗传病检出率

      纳米孔测序技术是一种基于电信号测序的长读长测序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单分子测序,实现了对每一条DNA分子的单独测序,其对DNA的长读长测序能力能跨越基因组中的重复区域或特殊结构区域,为结构变异和基因组组装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在何先生的病例中,由于FSHD致病基因结构非常复杂,且何先生家系仅有一位患者携带变异,胚胎检测无法使用外周血或产前诊断FSHD的常规技术。中山一院生殖医学中心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超长读长的特性,成功构建出了患者FSHD缺失重复单元所在的致病单体型。

      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学临床及科研项目已开展应用长读长测序技术,研究致病基因变异未知的遗传疾病,如为需要遗传病检测、胚胎植入前遗传病检测的患者提供服务。特别对一些无先证者或参考家系成员、新发突变家系疾病,以及一些常规短读长测序技术难以检测到的变异类型,如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序列区域等,在进一步提高遗传病的检出率的同时,能够实现对明确诊断的基因变异位点进行胚胎植入前阻断,降低生育风险。

 

image-20240520094701-1

 

全媒体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梁嘉韵

报道链接:

https://gzdaily.dayoo.com/h5/html5/2024-05/19/content_870_858494.htm?curr=&setTheme=1&channel=weixin

报道时间: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