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与温度之间书写护理初心 ——我的护理指标分析成长记

2025-04-25

  五月的风裹挟着初夏的暖意,第114个国际护士节翩然而至。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我想用笔尖的温度,记录下那些与数据相伴的日子。我是外科护理指标分析员,一名用数据守护护理温度的临床护士。

 

                        初遇指标:从忐忑到敬畏

     2023年初春,当"外科护理质量指标分析员"的重任交到我手中时,我的手心出了汗,开始我是拒绝的,我说:“我没有那么好的耐心面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我觉得我不擅长。我仿佛站在一片陌生的森林里,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记得那段最初的日子,面对大量的护理安全(基础)质量数据、专科质量数据,我曾因Excel公式表使用生涩而焦虑,下班回家后还要面对着电脑,不断调整表格、图形,修改折线图的细节,千分率还是百分率,间隔应该怎么设,最大值最小值怎么取合适,如何批量设计、图表的故障要怎么处理、柏拉图为什么次横坐标去不掉.....那时候的抖音、百度搜索成为了我最大的帮手!

那时候每月分析指标的那两天对我而言都是一种煎熬。首先要克服了核对17个病区数据的枯燥与无味,月报和系统的数据偏差到底在哪里?然后依次联系病区纠正,再制图分析。我是一个有些较真纠结的人,为能建立一个更实用、更便捷的模版,我的表格里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意义,黄色代表阳性事件,红色代表不良事件,绿色填充代表相同分母的数据,四张图我要组合在一起,方便黏贴与复制.....

几次下来,当把几十个指标导入并呈现在折线图上的时候,我才恍然惊觉:那些曾让我头疼的数字,原来是一串串会发光的密码。它们是护理质量晴雨表。那一刻,我忽然读懂了指标的意义——指标从来都不是冰冷的终点或目的,而是通往更优质护理的路标它是让我们看见那些需要弯腰倾听的瞬间。

单科作战跨科协同:团队协作能力的升华

每月在护理部做指标,让我跳出了外科的小圈子,在护理部的统筹下,来自于内科、妇科、儿科指标分析骨干组成了第一小组,随时交流。这里不仅是数据的战场,更是一座架起学科鸿沟的智慧桥梁在跨科协作中发现了更广阔的天地。我们相互切磋讨教,制作了柏拉图、鱼骨图、柱状图等各种图表模版、梳理了指标分析报告和简报制作要求与《护理管理系统使用路径》、一起学习数据透视表的应用,探讨专科数据采集、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同时,护理部每两个月安排一次全院指标分析汇报,各专科的护长或骨干会先后上台展示在指标分析方面的工作,我在病区何护长的指导下,代表病区进行了汇报,汇报内容受到了护理部胡主任和杨护长的表扬与肯定。当然,通过交流我们也学习到了他科在指标管理上采取的很多非常落地的措施......与这些数据达人的共事共处,不仅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更让我深刻理解:护理质量的提升,需要打破科室壁垒,凝聚集体智慧。

2024年,得医院积累的数据分析经验,我在病区何金云护长的安排下主持了两项质量改善项目——《提高眼科日间手术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和《基于临床优良事件上报 挖掘临床潜在风险因素,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在项目中,我们收集并分析了大量临床数据,助力缩短患者的无效等待时间、在院时长,挖掘高危环节和合作部门,优化流程,降低临床隐患,收获了患者和领导的满意。

在数据与人文的交织中践行南丁格尔精神

又是一个月的指标分析时间打开存储无数个数据的电脑时,现在的我已经淡定了许多,总会准备一瓶饮料一瓶纯净水,让他们1:1慢慢融合,然后开启工作。回想这两年,我收获的不仅是技能的增长,更是职业价值的升华。从基础表格到智能分析,数据工具让我看见护理管理的“星辰大海”;在跨科协作中,每位同事的专业光芒都成为照亮患者安全的灯塔。当然,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如何更好的应用统计学的思维替代经验主义,让护理改进“有数可依,有据可循”是我需要前进的方向;

 

值此护士节之际,感恩医院搭建的学习平台,感谢护理部将青年护士推向质量管理前线的前瞻视野,感谢科、区护长这一路的支持与扶持。未来,我将继续以数据为舟,以协作为桨,在护理质量航程中,践行“用数据说话,用专业护航”的承诺!  

致敬每一位护理同仁:愿我们以数据赋能护理匠心,用协作书写生命守护的诗篇!                

                              整形外科、眼科  宫小宁、何金云

                                                 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