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资讯】常光其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中国大陆首例EKOS治疗肺动脉栓塞
2025年7月2日,中国大陆首例EKOS超声波辅助溶栓系统治疗肺动脉栓塞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常光其教授、李梓伦教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开展,此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这一创新产品依托“港澳药械通”政策优势,正式开启了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临床应用。EKOS超声波辅助溶栓系统是全球首款被美国FDA批准用于肺动脉栓塞的介入器械,也是全球首款超声波辅助溶栓产品。“港澳药械通”鼓励“先行先试”,打通了国际先进创新器械快速进入中国大陆临床应用的通道,为本土患者带来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策略。




肺动脉栓塞作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常常发病突然,令人猝不及防,一些急性重度肺动脉栓塞甚至可在30-120分钟内致人死亡1,因此肺动脉栓塞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当前临床治疗肺动脉栓塞常用的介入治疗方式为直接导管溶栓(CDT),通过将溶栓药物缓慢输入目标血栓部位实现溶栓目的。由于药物吸收、起效过程缓慢,重症患者往往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导致该疾病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EKOS超声波辅助溶栓系统在传统导管溶栓基础上利用超声波震荡作用促进药物渗入血栓,加速血栓溶解,使用比标准全身治疗少88%-92%2的药物即可实现高效溶栓,大大缩短溶栓药物的输注时间3,能够明显改善疗效,同时降低出血风险。体外研究显示,使用该产品后1小时和2小时的药物吸收率分别提高了48%和84%4,提高了CDT治疗的溶栓效率。

作为肺动脉栓塞领域循证依据最充分的医疗器械之一,全球接受EKOS超声波辅助溶栓系统治疗的病患已逾10万名。旨在了解和评估与肺动脉栓塞相关的临床治疗实践和效果的REAL-PE研究表明,与机械取栓设备相比,EKOS治疗术后七天内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严重出血率也显著下降。临床研究显示,接受EKOS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2天,显著短于单纯抗凝治疗患者的 6.7 天5。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f3jlqfmetCCJUmhQk6pQ
报道日期:20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