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为期一周的中美灾难医学培训有感
本次培训共计四天半的时间,包括理论学习、桌面推演及现场演练三个环节。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特聘讲师Thomas和Song主讲。理论学习包括五讲:现场检伤和使用检伤标签;灾难时期的医院紧急事件指挥系统;医院应急处理;伤亡人员身份识别与追踪;灾害通讯。桌面推演通过急诊平面图模拟突发事件时处理流程。现场演练模拟医院应急事件场景,以检验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所有课程时间安排合理,通过反复理论讲解及桌面推演,最终实地操练。反反复复、由浅入深,收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我学到了面对灾难医院应急时首先我们应该成立一个应急系统:系统应包括医院总指挥、现场总指挥、安全官、医疗总管、后勤、媒体及家属接待、记录官、公共信息官。现场总指挥通过联络官联系各个部门,医疗总管下辖洗消、分检、诊疗、转运四部分。其次提升应急能力:4S原则体现在场地、人员、供给、基础设施上。通过扩展急救场地保证伤员安置,通过暂缓下班、提前上班、Call后备护士及二值、请求医院应急队支援等增加急救人力,通过医院后勤及政府增加应急物质及设备。再次在整个应急过程中做好预检分诊、沟通与通讯、伤员身份识别追踪与记录。
此次培训旨在引进美国先进灾难应急理念。其重要理念有现场检伤方面集中资源救助最需要救助且可以成功抢救的大多数伤员,最大化的利用有限资源使最多人受益,放弃死亡及抢救后最终死亡的重伤员,延缓救助轻伤员,分离轻伤员、重伤员及死亡人员。成立指挥系统方面,各部门无条件服从指挥,保证系统有效沟通,运作流畅。提升应急能力方面,强调4S法则space、staff、supplies、systems。其中space提到逆向分诊,意思是急诊没有足够空间应对灾难事件时,可劝退候诊病人、管制后续病人、现有留观病人轻者先回家、重病稳定可转普通床。灾害通讯中提高全员素质,灾害发生时间点避免大量人员占用通信网络,加重通信瘫痪,建立一个封闭通信系统如对讲机。灾害发生时医院收治病人中所有临床科室去专科化,各个科室均可收治非专科病人。在伤员身份识别与追踪中,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倡导由政府开发通过指纹或DNA识别身份,各级人员分权限查看病人信息,倡导首次接触伤者即开始实施追踪方案。
关于实地演练的思考,本次实地演练模拟飞机坠毁购物中心有一两百病人到达医院急诊科的场景,目的不在于各个部门在做什么,如何分诊单个病人、诊疗病人、医院各科室能否收治病人,而是模拟一个应急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它需要哪些部门,各部门如何沟通保持系统流畅运作。该实地演练设想人力无限多,后备床位充足,物质设备随叫随到。实际工作中可能困难重重。在模拟中我负责诊疗区,该区域分轻伤区、危重抢救区和死亡区,工作是接待处理病人,联系转运病人,报告医疗区联络人需要什么物质设备,询问联络人住院部有什么床位,报告联络人需要增加多少医生护士等。
(文/急诊区 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