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胖出了病禁食治疗?

2017-10-19

每逢假期胖三斤,胖出了病就不好办了。禁食疗法,靠谱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教授秦鉴发布的200例病人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7天住院,患者平均体重降低4公斤,对降压、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也有明显疗效,但远期效应等均待研究。秦鉴表示,之后或将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照试验,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远期效应

    劣于胰岛素泵治疗

    秦鉴表示,自己尝试做第一例起,至2017年8月,该院收治住院禁食患者共200例。研究生张汀滢介绍,住院1周资料显示,200例患者平均体重降低4公斤,BMI从29降低到27。禁食疗法在患者减重、降压、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甘油三酯、改善出凝血功能方面有明显疗效,且对血压呈双向调节,并对肝肾功能无负面影响。此外,禁食疗法虽然暂时让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升高,但恢复饮食后可逐渐下降。

    且第三代禁食疗法对减重、降糖及肝功能保护作用优于第二代。但第二代禁食疗法降压效果优于第三代,“这可能与有研究显示,生理左卡尼汀量与血压呈正相关有关。”博士研究生张丽介绍,对32例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研究显示,禁食疗法能迅速使血糖达标,单次的降血糖效应能维持至少6个月,短期与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无差异,但远期效应劣于胰岛素泵治疗。

    在医生监控下禁食

    一周体重减轻9斤

    南都记者在中山一院见到了53岁的吴阿姨,身高160厘米的她体重132斤。但4年前,她体重却高达180斤,饱受膝关节炎、脂肪肝、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折磨。2013年5月,吴阿姨第一次到中山一院住院进行禁食疗法治疗,在医生的监控下科学禁食一周,体重减轻9斤。“第一年每隔几个月做一次,总共3次。此后每年一次,如今体重控制在132斤。”

    吴阿姨说,禁食过程中,她没有感觉痛苦、饥饿。但膝关节疼痛逐渐好多了,脂肪肝没有了,动脉硬化也没有了。且生活方式开始健康起来,“每天运动,连鼻炎、睡觉打呼噜、灰指甲都没了。人也变得自信了。”

    释疑

    A

    禁食疗法

    并非不吃不喝

    禁食疗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缓冲期两天:通过一到两天限量的水果(3斤左右)摄入,让患者逐步适应。第二阶段禁食期7天,肠道清洁用玄明粉20-30g加温开水500m l,轻体力活动2-3小时,每日3升矿泉水。并配合特制的餐包一个,用于提供能量等。第二、三天运动、一日三餐和饮水同第一天,不做肠道清洁;第四天同第二、三天,灌肠;第五、六、七天同禁食第三天。第三阶段恢复期两天,食物从软到硬,富含水果和蔬菜。

    秦鉴说,包括便秘、脂肪肝、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肥胖和体重控制等在内的疾病,都适合用禁食疗法。但秦鉴解释,禁食疗法并非不吃不喝。秦鉴强调,7日的禁食疗法必须住院完成。周末禁食疗法,也要到门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如果自费的话,7天治疗的费用在5000到6000元。

    B

    通过辟谷减肥

    “出问题可能性更高”

    为期3-7天的培训班,通过辟谷来减肥,学员修习“服气”功法,还能治愈糖尿病?近来,源自道家养生中的“辟谷”颇受大众欢迎。它靠谱吗?秦鉴认为,辟谷是道教的一种养生方法,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它没有从医学的角度,解除病人的饥饿感觉,“出问题的可能性更高。”而且时间太长,可能让患者落下很多问题。

    而其禁食疗法有非常完整的指南、方法流程,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科学摄入,达到治疗的目的。“病人很精神,指标明显改善。禁食不是让病人挑战极限,这样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C

    禁食疗法研究

    仍缺乏远期随访跟踪

    秦鉴表示,目前的禁食疗法虽对因食物造成的肥胖及代谢病有效,但对遗传代谢病的效果仍不可知。

    此外,目前对患者最长期的追踪只有半年,研究仍缺乏远期的随访跟踪。患者多久进行一次疗法效果最好?多大年龄的人最有效果?这些问题均待研究。他说,之后还准备联合江苏、湖北等医疗机构,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照试验。同时,希望成立专业委员会,出炉专家共识,并制定相关指南,进行传播。

    背景

    禁食疗法获得省卫计委两项临床

    适宜推广项目资助

    2007年,秦鉴前往德国进行中医临床推广工作,接触到了禁食疗法。根据德国医生的介绍,禁食疗法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和治疗超重、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疾病。2008年5月回国后,秦鉴团队期望将德国禁食疗法直接引入中国。后发现德国版本的禁食疗法所用的多种食材在中国无法找到。于是他在德国版本禁食疗法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进行反复讨论,用中国常用的食材代替欧洲的食材,不断改良,利用中医中药等,制定出第三代禁食疗法。

    目前的第三代禁食疗法,也被称为“无饥饿禁食疗法”。在以中医中药疗法为主的第二代禁食疗法的基础上静脉补充左旋肉碱,使禁食期间动员、分解出的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燃烧提供能量,“发现受试者禁食期间没有出现饥饿感,精力充沛、面色红润。”第三代禁食疗法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的SCI营养学杂志《Nutrition Journal》上,被国际上认可。秦鉴表示,该禁食疗法获得广东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两项临床适宜推广项目资助,目前已经在全国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并已经完成住院短期禁食病例近千例。

    目前,秦鉴的团队已经研究出适合中国人体质特点的无饥饿禁食疗法、周末禁食疗法、隔日禁食疗法、普通禁食疗法等多种禁食疗法方案。在科研基金方面,联合德国禁食疗法专家,申请并获得了三项广东省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广东省产学研项目的资助,对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论文方面,已经发表30多篇,其中SCI论文8篇,内容涉及安全性、情绪、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

    采写:南都记者 阳广霞 实习生 熊雅婷 通讯员 彭福祥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7-10/09/content_76091.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