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让肾病更少,让病友活得更有质量

2018-03-06

 

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可能患有肾病,而在广东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这让许多人“谈肾色变”。今年3月8日是第十三个肾脏日,主题是“肾脏病与女性健康”,意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疾病,关注女性健康。值此之际,中国肾脏病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广东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肾脏研究所所长余学清教授接受采访,就今年世界肾脏病日的主题,展开多角度的探讨。

精准预防,

不让高危人群漏网

余学清教授介绍,近年来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8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广东地区为12.1%,而其他偏远地区可能更高。另外,和其他国家的终末期肾病主要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但我国50%以上由肾炎引起。因此,既要紧跟国际热点,又要结合本国国情,针对中国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等制定防治措施。

要遏制住慢性肾病不断攀升的发病率,对人群进行筛查,特别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必要的手段。哪些人是肾病高危人群?余学清教授介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倍,另外牙周炎患者的患病风险也比普通人群高。把这些高危性人群筛出来,然后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有望减少慢性肾脏病的发生。

女性群体更健康,

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世界肾脏日”设立的宗旨,主要是提高全人类对肾脏病的重视。其后每年在这一天通过设定不同的主题,相应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公众对肾脏病有更多了解,让社会各界能够参与行动,减少肾脏病的发生。

今年的主题是“肾脏病与女性健康”。余学清教授解释,女性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比较容易受到感染且女性一生中经历少年期、成年期、育龄期和老年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容易增加肾脏的负担。因此,要根据这些特点,积极预防。女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得到更多的呵护。通过今年世界肾脏日的活动,要让女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社会更加重视女性的肾脏健康。

精准预测+精准治疗,

患者活得长且活得好

余学清教授介绍,除了要对慢性肾脏病进行精准预防,降低发病率,还应对已经确诊的患者做好慢性肾脏病的精准预测和精准治疗。其中精准预测是指,利用基因组学技术筛选出疾病的预测因子,准确地了解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精准治疗是指,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找到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开发出新的靶向药物,让患者得到更加精准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节约医疗费用。这是中华肾脏病学会,中国肾脏病防治联盟和全国各地的专家们一致努力的目标。

已经发展为尿毒症的重症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透析。余学清教授介绍,国家已经把尿毒症列为8个重大致死性疾病之一,这样就能让更多的尿毒症患者支付得起长期透析的费用。他表示,将来更重要的是除了让患者通过透析活得更长,还必须让他们活得更好,同时让他们重返工作岗位,对社会有贡献!

 

 

http://ep.ycwb.com/ipaper/ycwb/html/2018-03/06/content_34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