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电台】践行“一带一路”,广东医疗援助队伍不停歇

2018-11-26

      11月15日广东援外医疗队从斐济归来,圆满完成“送医上岛”的任务。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来自广州的“白衣天使”诊治了上千名患者,助力“一带一路”上的民心相通。今天(22日)上午,一场援太平洋岛国医疗队事迹会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一起来聆听 “白衣天使”们在异国他乡医疗援助的故事:

      今年819日首个中国医师节当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的援外医务人员却顾不上庆祝,启程前往太平洋岛国斐济,开展为期89天的国际医疗援助工作。来自广州的援外泌尿外科医生莫承强告诉记者,当地的医生、药品和医疗器械都十分匮乏,全国仅有一名泌尿外科医生。莫承强的到来,就给当地患者带来了一场“及时雨”。“那个泌尿外科医生他是整个斐济到处走,他扛着他的手术箱——两个装着泌尿外科手术器械的箱子。所以我来了之后他很高兴,因为有人可以帮忙看着首都医院的‘档口’了,但是对我来说也有问题,因为整个医院就那两箱器械,他拿走了,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刚到斐济没多久医院就接到了一名病情严重的泌尿科患者,当地的泌尿科医生又出诊在外。缺乏专业工具,患者又面临着生命危险,莫承强医生只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到处张罗替代用品。“只能是因地制宜,这里翻哪里翻看看哪些是可以用的,找东西就用了2个小时,真正做手术只用了半个小时。自从那个病例之后,他们都对中国医生改观了,觉得确实能做事情的。”

      糖尿病是斐济人健康的一个大问题。内分泌科医生刘娟在当地开展了多场关于糖尿病防治的讲座,还通过远程视频会诊,跨洋解决疑难病例。“以现在的条件,肯定会去做一些抗体、胰岛功能检查,当时在那边是做不了的。我们的肖院长和曹教授都参加了远程会诊,对病例进行讨论。”

      在斐济,广东医疗队还与其他国家的援助团队开展医疗合作,加深国际间的友谊。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中心主任杜志民说:“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这些国家在那里都有着援助项目,跟他们建立了比较好的联系。有一些从刚开始并不是很认可,到后来也成为很好的进行学术交流的同行。”

      在他们担当岛国民众 “守护神”的同时,另外一支援助医疗队,正在跟随中国海军和平号医院船前往多米尼克,执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任务,为当地患者提供来自中国的优质医疗服务,为“一带一路”国家民间交往和人道合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广州广播记者肖阳报道。

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