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不一样的大咖秀|手术室里“抢”生命,运动场上骋风云
2019-01-23
文、图/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陈志群 彭福祥 梁嘉韵

他大力提倡学校体育运动,在他的支持下,1966年以前,中山医学院的体育水平在全省高等院校中是非常出色的,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体操等都在全省高校各种比赛中名列前茅。
时至今日,中山一院的教授们依然热爱运动,中山一院前任院长王深明教授是羽毛球高手;中山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是篮球健将;甚至80岁高龄的骨科教授李佛保如今还保持着每天走6000步以上的习惯……


每周两次,每次两个多小时的运动时间,雷打不动,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许多年。如今,这位年过六旬的老院长脸色红润、精神抖擞,每周坚持出门诊、做手术,工作量丝毫不亚于年轻医生。
当问及如何保持这样好的状态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是运动给了他充足的能量。从小就热爱运动的王深明爱好广泛,大到篮球、足球,小到乒乓球、羽毛球他都十分喜欢,年幼时他是足球队队员,中学时开始打篮球,一直到大学毕业,他都是篮球队队员,毕业后进了中山一院,“当时外科篮球一直都是冠军。”说起当年的“战绩”,王深明还十分自豪。
王深明说,羽毛球是他最晚接触的球类,却是最适合自己的——“羽毛球需要技巧,手部需要灵活,一场下来运动量很大,适合我目前的状态。”
王深明说,打羽毛球靠的是手腕控制得好,对于经常要握手术刀的外科医生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锻炼机会,“外科医生非常累,更加需要运动;有人担心老医生会出现手抖,我并没有这样的情况。”
当谈及有何养生之道时,王深明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酗酒;
饮食要均衡,营养要合理,不赞成“数天不进食”减肥;
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调节,把体育锻炼当成一项工作;

那时候,无论刮风下雨,李佛保几乎每天都要在足球场上踢上一场球,从中学一直踢到了大学。
他说,足球锻炼了他的思维,培养了他爱思考的好习惯。
“我跟对手踢球,我很快就掌握到对方的球技、球速,然后逐个攻破,我一边踢足球,一边动脑筋。”从中学时期参加业余足球队到大学时期参加省运动会,李佛保的球技日益精湛,他所在的球队曾连续五年荣获广州市高校足球联赛的冠军,到毕业分配工作时,中山医的老师看中了他的足球特长,把他留了下来。
他坦言:“是足球让我与中山医结缘。”投入临床工作后,李佛保在工作之余参加了广州市医生足球队、全国高校足球队,他认为,足球运动既能让自己增强体魄,同时放松身心,缓解了许多工作压力。
“运动和工作是可以结合起来的,两者密不可分。”李佛保笑称,骨科医生干的是体力活,通过体育锻炼,医生的体能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在手术台上站几个小时也撑得住。
在李佛保的影响下,他的很多学生和同事也爱上了体育运动:关节外科主任傅明教授打得一手好的乒乓球,关节外科副主任盛璞义教授最爱奔跑在篮球赛场上,运动医学科主任何爱珊教授是中山医运动会铁饼项目的冠军。
视频/羊城派记者 曾育文 王绮静 曾俊荣

柯麟老院长与中山医女运动员们合影,1980
时至今日,中山一院的教授们依然热爱运动,中山一院前任院长王深明教授是羽毛球高手;中山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是篮球健将;甚至80岁高龄的骨科教授李佛保如今还保持着每天走6000步以上的习惯……

柯麟老院长与中山医运动队合影,1964
这一次,记者深入医院走访,找到了多名不同年龄的“运动达人”,他们在手术室里和“死神”抢生命,同时也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惬意人生,让我们一起来听他们的运动故事。
老院长王深明教授,65岁,每周坚持打2次羽毛球

左为王深明教授在打羽毛球,2012
当问及如何保持这样好的状态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是运动给了他充足的能量。从小就热爱运动的王深明爱好广泛,大到篮球、足球,小到乒乓球、羽毛球他都十分喜欢,年幼时他是足球队队员,中学时开始打篮球,一直到大学毕业,他都是篮球队队员,毕业后进了中山一院,“当时外科篮球一直都是冠军。”说起当年的“战绩”,王深明还十分自豪。
王深明说,羽毛球是他最晚接触的球类,却是最适合自己的——“羽毛球需要技巧,手部需要灵活,一场下来运动量很大,适合我目前的状态。”
王深明说,打羽毛球靠的是手腕控制得好,对于经常要握手术刀的外科医生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锻炼机会,“外科医生非常累,更加需要运动;有人担心老医生会出现手抖,我并没有这样的情况。”
如今的王深明依然保持着壮年时的生活作息,平日里为患者看门诊、做手术,周末参加学术会议,晚上要写文章、写书等,和大多数医生一样,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但他却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他特别指出,体育锻炼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人们逐渐从繁杂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却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每个人应该有运动和健康意识,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当谈及有何养生之道时,王深明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酗酒;
饮食要均衡,营养要合理,不赞成“数天不进食”减肥;
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调节,把体育锻炼当成一项工作;
保持好心情,正确对待疾病,以防病为主,每年做好体检。
骨科教授李佛保,80岁,至今仍每天走6000步
今年80岁高龄的骨科李佛保教授精神饱满、思路清晰,说起他最爱的足球,他就会眉飞色舞。李佛保出生在梅州五华县,那也是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华县掀起了踢足球的风潮,因此,足球也成为了少年李佛保最痴迷的事。

年轻时的李佛保教授在踢足球
他说,足球锻炼了他的思维,培养了他爱思考的好习惯。
“我跟对手踢球,我很快就掌握到对方的球技、球速,然后逐个攻破,我一边踢足球,一边动脑筋。”从中学时期参加业余足球队到大学时期参加省运动会,李佛保的球技日益精湛,他所在的球队曾连续五年荣获广州市高校足球联赛的冠军,到毕业分配工作时,中山医的老师看中了他的足球特长,把他留了下来。
他坦言:“是足球让我与中山医结缘。”投入临床工作后,李佛保在工作之余参加了广州市医生足球队、全国高校足球队,他认为,足球运动既能让自己增强体魄,同时放松身心,缓解了许多工作压力。
“运动和工作是可以结合起来的,两者密不可分。”李佛保笑称,骨科医生干的是体力活,通过体育锻炼,医生的体能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在手术台上站几个小时也撑得住。
在李佛保的影响下,他的很多学生和同事也爱上了体育运动:关节外科主任傅明教授打得一手好的乒乓球,关节外科副主任盛璞义教授最爱奔跑在篮球赛场上,运动医学科主任何爱珊教授是中山医运动会铁饼项目的冠军。
如今,李佛保每天还要坚持走6000步以上,他将这种坚韧不拔、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通过言传身教,影响科室里的年轻医生,感染了整个骨科团队。
报道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pad/index.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detail/318862
来源 | 羊城派
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