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广州医生发现6个肾癌复发的基因“密码”,成果发表于《柳叶刀》

2019-03-26

       南都讯 记者阳广霞 实习生陈雁南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广州泌尿外科专家发现6个肾癌复发的基因“密码”,可更精准指导术后治疗。

       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近日,该院泌尿外科罗俊航教授和陈炜教授团队的相关成果刊登在国际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肿瘤》上,这也是国内泌尿外科界首次在《柳叶刀》系列杂志发表创新性成果。

       未来,肾癌患者或可通过精准预测,评估手术后是否需要进行靶向治疗等,改变目前临床上“一刀切”的治疗方式。


一半Ⅲ期肾癌患者会复发

       肾癌是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发病率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罗俊航介绍,Ⅲ期肾癌患者手术后,约有5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这意味着,一半的Ⅲ期患者术后若不进行积极干预,仍会在未来继续饱受肾癌的折磨。

       国际权威NCCN肾癌指南建议,根据肾癌患者手术后复发风险由高到低,分别施行辅助靶向治疗、辅助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新方案临床试验、密切监测、常规监测等不同干预或诊疗措施。

       但肾癌复发是否能精准预测?罗俊航说,目前临床也有预测指标,如TNM分期预测准确率只有66%,“无法满足临床精准诊疗需求,所以目前Ⅲ期肾癌患者在手术后,不同的医生可能会给患者不同的建议。”

       罗俊航说,辅助靶向治疗的药物费用高达十几万,目前还没有纳入医保,且靶向药物具有一定的副反应,会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不准确的预测,会浪费医疗资源,浪费患者的金钱,可能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6个基因“密码”预测肾癌是否会复发

       如何让预测更为精准?罗俊航教授和陈炜教授的团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实际上,早在2015年,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泌尿外科就曾提出过一个分子预测模型。“但是,该分子模型需要检测16个基因mRNA表达,并且不同患者标本进行定量检测时,数据波动幅度大,需要参考基因进行校正,临床操作时实用性较差。”罗俊航说。

       基于国际上现有的分子预测模型,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资助下,罗俊航和陈炜牵头组织的国内多中心进行相关的精准医学研究,从90万个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中,筛选确立了6个与中国人肾癌复发密切相关SNP位点,在国际肿瘤研究领域中首创了基于多个SNP位点的预后预测模型。

       罗俊航说,通过上千例样本的研究发现,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74%,结合临床病理预测指标,准确率高达81%。检测标本取材于临床常规可获取的石蜡标本,且定性检测结果不需要校正,这一检测方法临床实用性强。

       日前,相关成果刊登在国际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肿瘤》上,这也是国内泌尿外科界首次在《柳叶刀》系列杂志发表创新性成果。

       该杂志同时刊登了国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Yair Lotan教授和Vitaly Margulis教授述评,指出该分子预测模型对局限性肾癌术后个体化精准诊疗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避免“一刀切”的治疗方案导致临床上的过度治疗或者治疗不足。


释疑:

1. 未来什么病人可用这一预测方法?何时可以用?

罗俊航说,Ⅲ期肾癌患者可通过这一方法预测复发率,减少不必要的辅助靶向治疗,而Ⅰ-Ⅱ期的患者也存在25%复发的可能,通过检测后,可改善治疗不足的情况。

目前,该基于6个SNP位点的肾癌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目前正在申报国家专利。

但罗俊航表示,这一预测模型仍处在验证阶段,从研究到走上临床正式使用还有很长时间。他说,接下来的5年时间,团队将进行更多中心、更大规模的前瞻性验证,对预测模型不断进行修正改良,“比如增加预测指标,继续提高准确性等。如果未来走上市场,可能是以试剂盒的形式。

2. 预测准确度从66%提高到81%,意味着什么?

罗俊航说,普通人会觉得从66%提高到81%的准确度,或许变化不大。“但其实,预测准确度哪怕只是提高5%,都很不容易。此次预测准确性的提高,对临床诊断意义很大。”

报道链接: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190321146139.html?layer=3&share=chat&isndappinstalled=0&wxuid=ogVRcdOhYh40_0M9SDCTxWAnlvhk&wxsalt=8eba01

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