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计生】再次挑战高龄禁区!广东医生用机器人为70岁老人成功摘瘤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技术平台,达芬奇机器人凭着出血少、精确度高的绝对优势已渐渐成为医生的好帮手。
近日,在它的辅助下,广东医生再次成功挑战高龄禁区,为一名70岁高龄的壶腹癌患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这个大家伙到底有何神通?广东卫生在线和大家一起去看看。
1
机器人辅助摘肿瘤
患者术中出血仅50ml
“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够做手术吗?”带着这样的疑问,70岁的麦奶奶(化名)及其家人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向胆胰外科主任殷晓煜教授求医。
3个月前,70岁的麦奶奶(化名)出现眼睛、皮肤发黄,皮肤瘙痒等症状,但未引起重视,2个月后,麦奶奶症状并未改善,反而暴瘦10公斤,体重仅剩39公斤,于是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检查怀疑是壶腹癌。考虑手术风险太高,医生当时只能采用胆管引流手术来缓解她的黄疸症状。
为了进一步治疗,家人带着麦奶奶找到了殷晓煜教授。
"当时患者黄疸非常厉害,且皮肤出现很严重的瘙痒情况,没有任何药物能够彻底解决,只能手术。"确诊是壶腹癌后,考虑到麦奶奶属于“高龄高危”的双高患者,并不适合常规的腹腔镜手术,殷晓煜决定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疗法。
入院后,麦奶奶先接受了营养支持治疗,身体营养状况改善后,经过细致评估和充分术前准备,5月1日劳动节当天,殷晓煜为其成功实施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出血仅50ml,病人术后恢复顺利,第三天便可进食流质。
▲殷晓煜与他的好帮手“达芬奇”
2
多次挑战高龄禁区
机器人已成功实施250例肝胆胰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部肿瘤的标准术式,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具有手术风险大、并发症高的特点。面对这一特点,达芬奇机器人可以“大显身手”。
殷晓煜介绍,普通的腹腔镜手术一般由助手扶腹腔镜、手术者操作器械实施手术,术中的轻微抖动较明显。而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主刀医生可以用两手操纵器械臂,且达芬奇机器人具有裸眼3D功能,可将视野放大10倍。此外,它的器械末端具有仿真手腕,可旋转540度,操作灵活,解剖精细,“尤其适合狭小区域的出血止血,稳定不抖动。”
▲手术过程中,殷晓煜坐在操控台前,操纵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臂。
此外,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也有着微创的突出优势。 殷晓煜告诉广卫君,如果是常规的开放性手术,需要在患者身上开一个约30厘米大小的切口实施手术,而达芬奇机器人则把切口缩小到了4~5厘米,且对腹腔内其它脏器干扰小,“这样的优势使得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更快。”
据了解,自2015年中山一院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至今,殷晓煜团队已成功为病患实施近250例肝胆胰手术。此前,殷晓煜已成功挑战高龄禁区,为一名80岁的胰头癌患者施行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为华南地区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做的最高年龄的一例手术。殷晓煜个人也是华南地区第一位机器人肝胆胰手术突破百例的医生,曾被评选为2017年达芬奇机器人年度人物。
3
胰腺癌易误诊为胃病
及早做B超检查
殷晓煜介绍,机器人手术相较一般腹腔镜手术、传统开腹手术费用略贵,根据手术复杂程度不同,机器人费用在3万多至4万多。他还强调,心肺功能差的患者,不适合做机器人手术。
“近年来,胰腺手术量在不断增加。”殷晓煜介绍,肥胖、糖尿病和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因为病变靠近胃部,早期胰腺癌常常被误诊为慢性胃炎。
他提醒,如有患者觉得胃部不适较为反复,而且用肠胃药较难缓解,要当心胰腺病变,去医院就医的同时,及早做一个B超检查,确保诊断正确不耽误治疗。
记者|苏海宁
通讯员|梁嘉韵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2ik4bJm2ICx8Qh8h7S5IA 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