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男子突发心病差点没命,原因竟是那颗“烂牙”
广州中山一院10余学科联手成功救治一名突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致5个器官衰竭的外籍患者
文/ 金羊网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5月27日,在广州中山一院心内科病房内,41岁外籍患者Michael Horvath忍不住对着众人感慨:“很开心,很幸运,我还活着。谢谢中国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因突发心内膜炎,短时间内病情急转直下,他一度5个器官接连衰竭,生命危在旦夕。中山一院心外科、心内科、体外循环科等十几个学科的专家紧密合作,成功把他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如今,Michael恢复顺利,不久后即可出院。
原以为只是感冒,没想到竟5个器官衰竭
Michael是一名在中国生活了14年的外国人。今年4月5日晚上10时许,以为自己只是感冒的他在家人的陪伴下到中山一院急诊科就诊,在此之前,他已发烧、胸闷、气促一周,“尤其是来医院前两天,我感觉自己快死了。”接诊的急诊科教授熊艳发现,他的情况并不乐观,高热不退、肺部有啰音、心衰,经评估后属于危重患者,于是让他在急诊留观并给他上了无创呼吸机等一系列对症处理措施;第二天晚上,他被收入急诊ICU病房。
此后多天,Michael的病情每况日下,很快,他被从急诊ICU转入心脏外科ICU诊治,4月10日,患者转入CCU(心内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收治患者后,心血管医学部董吁钢主任注意到该患者病情“非同一般”,并立即组织了首次全院MDT会诊讨论。
参与会诊的各专科专家仔细研究了病情,大家一致同意患者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了多脏器功能衰竭,但病因方面仍未十分明确,因此还是给予了积极的抗感染治疗,纠正心功能不全以及各个脏器功能保护的治疗方针。
CCU主任何建桂教授介绍,医护人员们对患者采用了IABP、CRRT等高等级生命支持手段,然而,Michael的病情却在逐渐加重,至4月12日凌晨,已经出现了5个系统脏器的功能不全,但Michaelk的病情仍然急转直下,感染已不受控,还出现了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
一点点地追查,终于找到了病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外籍患者突发疾病,且命悬一线呢?4月12日,心外科、心内科、CCU等十多个学科的专家再次聚集到了Michael的病床前开始了第二次MDT讨论。心脏外科吴钟凯主任与超声医学科林红副主任将患者入院后的所有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重新进行一帧一帧图像地追查,发现在连续的检视下面,患者的二尖瓣形态和开合情况是有改变的。“我们发现了他二尖瓣后叶有轻微脱垂,并关闭不全”,林红回忆,当时有考虑过感染性心内膜炎(IE),但赘生物实在太不明显了,可也并无法排除,因为感染、心功能差等症状已经很明显。
IE在心血管专科领域是一种比较凶险的疾病,尤其是涉及到瓣膜结构毁损的IE,若不及时进行手术,病人死亡率高达30-50%。“必须紧急清除感染病灶,修复受累的瓣膜结构才能挽救患者生命。”医学影像科杨有优教授说。
心脏外科熊迈教授说,造成IE的原因有不少,持续血液透析治疗、静脉药瘾、口腔疾病等是重要发病原因,在国内,由龋齿引发的心源性感染疾病占了6成。
手术做还是不做?成为了专家们面临的难题:不做,患者必死无疑;如果做,死亡的风险高达42%。吴钟凯教授坦言,当时内心确实有些纠结,“我们必须找到做手术的证据。”
这时候,专家们翻阅Michael的病历发现,他果然有龋齿就医记录!“突然就有了答案。”吴钟凯说。
医生紧急手术救命,他们一起“对抗”死神
吴钟凯当即拍板,当天就进行急诊手术。于是,10多个学科的顶级专家们迅速而有序地行动起来,仅1个多小时,所有术前准备全部到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Micheal的血液是RH阴性血,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医院立即与广州血液中心取得联系,调取了足够的血源做准备。
4月12日晚上8时许,手术正式开始。从建立体外循环到阻断升主动脉,心脏灌注停跳,打开心腔,一切都如行云流水。无影灯下非常的安静,只有监护仪发出“嘟、嘟”的监测声音。“在打开心脏那一刻,我真的是舒了一口气!这个手术做对了!”吴钟凯教授感慨。因为,在手术中,医生发现患者的房间隔上有一个天生的小孔,称为卵圆孔,这个小孔本应在出生之后闭掉,但是Michael的心脏却没有,这就造成了某些情况下,右心系统的血液以及一些感染源可以通过这个小孔进入左房,继而开始破坏二尖瓣。随着房间隔的打开,患者的二尖瓣结构暴露出来,瓣叶之间出现了细小的本不该存在的赘生物,其中一些甚至将原来瓣膜的腱索都“吃”断了。
“细长的赘生物附着在瓣膜组织上,找到了!”吴钟凯教授说,“确诊IE”。于是,立即清除赘生物和毁损瓣叶腱索,保留其余的健康瓣膜结构,进行人工瓣膜置换。不到1小时,心内操作完成,随着左心房排气、关闭,主动脉处的阻断钳开放。很快患者的心脏重新跳动了起来。
终于松了一口气的吴钟凯开口说了术后第一句话:“有尿吗?”“有!”这时候,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有尿就意味着他的循环稳住了,病人基本就救回来了。”回想起整个救治过程,吴钟凯坦言:“压力很大,但必须要救,医生的职责就是救人命。我们救回他,还要让他好好活着。”
手术后的Michael被交给了心胸外科,在心胸外科ICU内,医护人员为其开展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并予以改善心功能、脏器功能保护等。术后第一天,他的左心功能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术后第三天,成功拔出气管插管。
4月19日,术后一周,Michael转出了ICU,转入CCU继续治疗。4月23日,患者转入普通病房。
5月27日,康复顺利的他拿着一封感谢信来到医生办公室,向所有救治过他的医护人员表达感激。“很开心,很幸运,我还活着。谢谢中国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报道链接:http://news.ycwb.com/2019-05/27/content_30267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