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以为偏头痛 没想到是脑膜瘤作怪
医院就诊发现巨大肿瘤
患者彩霞(化名)今年30岁,是两个可爱孩子的妈妈,第二胎刚出生4个月。大约2至3年前彩霞就已经出现头痛症状,但她一直以为是偏头痛,偶尔发作就买点止痛药吃。1年多前,彩霞感觉视力较前减退,但因为怀孕没有做进一步影像检查,直至二胎出生后4月,自觉头痛明显加重,视力下降明显,需家属引导扶行,于是来到揭阳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查视力双眼视力仅有0.01,头部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患者左侧额部脑外占位,考虑为脑膜瘤,而且肿瘤达到8cmX9cmX8cm。
在医生建议下,彩霞来到中山一院王海军教授门诊。考虑到患者肿瘤巨大,已压迫视神经致使视力下降明显,王海军教授立即协调患者入住中山一院东院神经外科,并于入院当天完成术前颅脑动静脉影像学检查。
在麻醉、影像等多学科专家支持下,手术由王海军教授亲自主刀,术中发现肿瘤已侵犯左侧额部颅骨,硬脑膜、上矢状窦、大脑镰,而且血供极其丰富,在巨大肿瘤底部,大脑前动脉、视神经、嗅神经紧贴其下,稍有不慎会出现大出血和加重视力损害和引起术后脑肿胀,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王海军教授团队迅速、安全地切除了这个巨大肿瘤。术后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当晚恢复到正常精神状态,四肢活动良好,视力已明显好转。
专家提醒:
脑部肿瘤莫拖延
专家指出,脑膜瘤起源于覆盖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膜。年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5例,是常见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一。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癫痫、颅内压升高或因非特异性无关症状,如耳鸣或头痛等,通常需要行脑部磁共振成像而发现,因此患者就诊时常常已出现明显症状。
据介绍,脑膜瘤多见于女性(男女性别比率为2-4:1),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目前已证实的激素水平与脑膜瘤发生率显著相关,如摄入合成类固醇的抗雄激素/醋酸环丙孕酮等激素,会增加发生和生长脑膜瘤的风险多达11倍。孕期女性,雌激素水平显著增高,脑膜瘤发生发展风险显著增高。同时,脑膜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因其生长巨大或生长位置不佳,约有17%~50%的脑膜瘤做不到全切,另外还有少数恶性脑膜瘤也无法全切,需在手术切除后放疗。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及临床预后至关重要。
专家提醒,目前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如女性孕产期间罹患肿瘤,病情常常进展迅速,而受限于各项检查,拖延接受治疗,导致风险加剧。同时,要特别注意亲人不在身边,疾病发现太迟,导致严重后果。
2019-06-18
报道链接:https://wap.xxsb.com/content/2019-06/18/content_54253.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