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通力协作,成功抢救出血患者
6月3日下午18时30分,值班护士巡房时发现27床患者(部分喉切除术后第五天)剧烈咳嗽一声后,颈部引流瓶迅速地引出鲜红色液体约50ml,然而此时颈部伤口敷料干洁,患者自觉顺畅,无诉颈部伤口疼痛不适。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高责护士孙薇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一值医生。
1分钟后引流量增至70ml,颈部伤口敷料表面渗血明显。时间急,病情重,刚刚结束门诊工作正在病房查房的耳鼻咽喉科书记王章锋教授闻讯后迅速参与抢救。结合患者术前既往有过放疗、化疗病史,王教授考虑患者可能存在颈部小动脉出血的风险,于是积极协调值班人力,组织抢救,迅速进行颈部血管探查止血术,王教授迅速分离颈前肌肉、血管、筋膜、甲状腺等器官和组织,充分暴露出血部位,并最终找到出血的甲状腺上动脉,及时有效地进行血管缝扎,使病人转危为安。
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护士们表现出色,配合默契,为此次抢救成功贡献力量。在许薇护长的指挥下,值班护士们通力协作,积极投入抢救。孙薇护士做为当班组长,管理呼吸道,有效吸引,组织抢救,有条不紊;容钻芬护士做为二值护士,管理循环系统,协调指挥,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和采血、配血,技术过硬;余琴护士为当班初责,配合抢救并兼顾病房,分配得当。值得一提的是耳三区的谢瑞玲和梁颖仪护士,在保证本病区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二区抢救,及时上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情况,为最后的抢救成功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让人感动的还有耳二区的王嘉敏护士,本来是六点半下班,突遇抢救,毅然加入抢救大军,在抢救的过程中,她一直默默地充当“物品保障”角色,拿物品,吸药品,递剪刀……抢救成功后,还要补充自己班内的事情。
抢救结束后,王教授充分肯定护士们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一线值班医生;一线值班医生判断病情准确,迅速联系上级医生,寻求帮助;更是赞扬各位医生、护士配合默契、通力协作、明确职责,大大地提高抢救成功率。当患者、家属紧紧握住医生的手,露出舒心的笑容,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时,每一位参与抢救的医生、护士的满疲惫都被抢救成功的喜悦代替了。
这就是我们的耳鼻咽喉科医护团队?专业!敬业!团结!协作!我们医护人员以专业知识灌注专业精神,用丰富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以及日臻完善的抢救流程,力挽狂澜,挽救了一个个生命,极大地提高耳鼻咽喉专科抢救成功率。这次抢救,只是我科“千百场战斗”中的一场战斗而已,我们用时间交换生命,甘做勇往直前的“逆行人”。
(耳鼻咽喉科二区 余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