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87岁阿婆体内取出菠萝大小的肿瘤,竟未留下一个手术切口!
“为什么不痛呢?”刚做完一场大手术的李阿婆,有些难以置信自己的病就这么被“治好了”。87岁高龄的她,在不久前经检查发现患有子宫内膜癌,菠萝大小的肿瘤可能进一步向直肠侵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专家团队通过先进的微创技术,不仅为阿婆完整地切除了肿瘤,而且没有留下手术切口,避免了术后切口疼痛,术后第三天她就可以下地活动了。日前,李阿婆已顺利出院。
半年来出现血便,87岁阿婆查出巨大肿瘤
李阿婆尽管年事已高,但平素身体状况尚可。近半年来,家人发现她偶尔出现暗红色血便的症状,便陪老人去当地医院做了肠镜检查。最初的结果发现李阿婆的直肠有肿物,活检显示是肠癌。
进一步的盆腔CT扫描发现,老人家的子宫及乙状结肠有肿块,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累及了子宫底、子宫体及子宫颈部,并侵犯直肠及乙状结肠,且肿瘤巨大,还有可能直接侵犯或累及双侧输尿管。
胃肠外科教授马晋平和妇科教授沈慧敏组织多学科会诊。马晋平和沈慧敏立刻牵头特诊外科、麻醉科、SICU、呼吸科、泌尿外科和放射影像科等专家组成多学科医疗小组(MDT),会诊后初步判断,肿瘤可能进一步向直肠侵犯,如果无法控制病情,肿瘤将可能导致子宫阴道直肠瘘,大大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多学科会诊敲定“无切口”手术方案
87岁高龄的老人家,还能经受住这么大的手术吗?通过对老人家进行术前检查,专家团队仔细评估了手术的风险,并提出了三种手术预案。
最简单的方式是在腹壁开一个结肠造口,让大便改道,减少对肿瘤的刺激。但这种方式并非根治,妇科方面的症状仍然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
而如果想根治肿瘤,就可能需要在阿婆腹壁上切开一个长约20厘米的切口来完成手术。这种办法能完整切除肿瘤,也避免了做人工肛门,能改善术后生活质量,但大切口会给高龄老人带来较大的痛苦。
经过详细了解,老人家平素身体状况尚可,可自行行走,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最终专家们为阿婆选择了经自然腔道全腹腔镜无切口(NOSES)技术。这一技术是在腹腔镜下完整切除肿瘤,再经过阴道取出肿瘤标本。
与开腹和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该手术避免了切开腹壁的取标本切口,避免了患者术后的切口疼痛,这将非常有利于阿婆的术后恢复,并彻底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做了大手术的阿婆,第三天就可以下地活动
为如此高龄的患者做手术是一场严峻的挑战,需要医患联手攻坚克难。在麻醉科的严密监护下,术前按照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理念和流程,采用多模式镇痛、严格控制术中输液量,保证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
手术于早晨9点开始,经过麻醉后的李阿婆,生命体征指标一切正常。在双侧输尿管支架置入后,马晋平和沈慧敏等医生开始评估肿瘤侵犯的范围。经过认真分离,终于将肿瘤完全切除。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取出肿瘤标本?整块切除的肿瘤体积大小相当于一个大的菠萝。沈慧敏用塑料标本袋将肿瘤装入,利用阴道逐步将整个肿瘤取出。
历经了8个多小时手术的李阿婆,在术后第二天就转回了病房,几乎没有察觉到任何身体的异样。医生还特意叮嘱她躺在病床上踩踏特制的单车,以防止双下肢血栓形成。到了第三天,她就可以由家属搀扶着下地活动了。
“无痛是病人的权利。”马晋平说,切口是引起患者术后疼痛的最主要因素,剧烈的切口疼痛也会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此外,手术切口还将引起患者的焦虑、恐慌、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腹部无辅助切口的微创手术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造福更多的患者。
【记者】李秀婷
【实习生】王谢思齐
【通讯员】梁嘉韵 彭福祥
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9/03/c2587160.html?colID=2147483647&code=200&msg=%E7%99%BB%E5%BD%95%E6%88%90%E5%8A%9F&evidence=542e964e-2033-4756-8bd5-d336d663f410&firstColID=1374&appversion=5800&date=bnVsbA%3D%3D
201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