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广东帕金森病人数首破20万,“DBS神科技”助力患者获新生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艳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手抖、僵直、动作迟缓、面部没有表情,字越写越小……可能要警惕帕金森了。据了解,广东省有超过20万的帕金森患者,但大众对帕金森病的了解程度依然非常低,甚至不知道有手术治疗的方式,再加之帕金森病误诊率高,广大帕金森病患者仍然饱受着疾病的困苦。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以来,与国际接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已开展超过500余侧,为广大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希望。

帕金森曾让他们逼近崩溃
央视纪录片《手术两百年》其中一个片段就是描述了帕金森病人在得病后身体出现了难以控制的震颤和僵硬症状,在患病后,长期依赖药物维持正常生活,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药物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严重到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8岁的黄先生是一名物理老师,也是一名帕金森患者,他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我早在2003年还在上大学时,就出现过面部无表情、失眠、情绪波动大等情况,但那时候还不知道是帕金森。到了2011年我读研究生期间被确诊了帕金森,那时我已经无法控制手抖、打篮球没有方向感、拖曳步态。但我并不能接受这个现实,我还那么年轻,这期间也陆续吃了一些药物治疗。经过五年心态上的调整,我终于慢慢接受现实,并开始寻求规范的治疗。”单由于吃了很长时间的药物,药物治疗已经不大适合黄先生了,“到后来我感觉不仅是震颤,更重要的是精神要崩溃了,压力大甚至出现幻觉,无法继续工作”。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黄先生选择了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黄先生是在全麻状态下进行的手术。术后,效果好转了很多,这几年他继续上班,现在仍然需要继续服药,但药量减少了。
68岁的陈阿姨在退休后原本是老年大学里各种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为老年朋友指导、编舞、选歌排练文艺节目。但在一次排练中,陈阿姨突然发现自己跟不上大家的动作,手脚像不听使唤一样的缓慢。起初她并不在意,后来,在老年大学里与同伴们排练的陈阿姨,突然手脚不停地颤抖,摔倒在地。“他们几个人按都按不住,抖得很厉害”陈阿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正是这次经历让陈阿姨开始重视起来,2011年11月,她在中山一院神经内科确诊为帕金森症。患上了帕金森让陈阿姨更紧张焦虑,晚上辗转难眠,甚至有“晚年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后来,陈阿姨在中山一院神经外科教授刘金龙的介绍下,了解到了“脑起搏器”这一外科疗法,她选择接受手术。术后电极植入后,陈阿姨经过了多次的调试,进行迎来了开机的日子,发现效果很好,如今,终于有能继续晚年的唱歌跳舞生活了。
广东省帕金森病患者人数首破20万
中山一院神经外科教授刘金龙介绍,事实上,像陈阿姨和黄先生这样的病例,中国有超过300万的帕金森病人。据流行病学统计,帕金森病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1%,据此推算,广东省有超过2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根据广东地区人口、疾病发病率推算得出)。
但另一方面,大众对帕金森病的了解程度依然非常低,加之帕金森病误诊率高,广大帕金森病患者仍然饱受着疾病的困苦。那么,生活中,如何判断患上了帕金森?据介绍,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迄今为止,病因未明确。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平常所见的手抖、手部呈现搓丸式动作等;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初期感到某一肢体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再者就是运动迟缓,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除此之外,字越写越小的“小写症”、“面具脸”也是其主要症状表现之一。
“攻入颅腔”的DBS术让患者重获新生
一旦患上了帕金森怎么办?刘金龙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发现帕金森病的明确病因,因此目前所有的治疗手段都是控制症状。“早期一般使用药物来控制,但药物有一定的‘蜜月期’,当帕金森疾病进展到四至五年左右,伴随药物疗效的明显下降、药物副作用出现。例如‘开关现象’‘异动症状’等出现时,则是进行外科治疗即脑起搏器手术的时机,脑起搏器手术可以大大缓解帕金森病人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介绍,所谓脑起搏器,即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新技术。它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这项技术目前在临床已经使用超过30年,已累计造福超过15万帕金森病患。据悉,中山一院目前已开展超过500余侧,据介绍,通过随访早期患者来看,追随到2006年进行过手术的患者,目前生活都能自理。
刘金龙说,“通过脑起搏器手术可以有效地缓解帕金森病的三个主要症状: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且这个手术不破坏大脑组织,这个治疗也是可逆的。”据了解,以往的植入手术,是局麻下进行植入操作,便于打开起搏器后让患者的配合,医生观察患者的好转情况。但局麻手术下,患者的体验和舒适度很差,随着电生理技术的进步,中山一院率先在国内启用全麻植入手术。患者睡一觉就能完成植入手术,醒来后一开机就能较好的改善帕金森相关的症状。“类似的案例我们积累了120多例,是国内最早开展全麻电生理监测STN-DBS手术的医院。”相对于局麻手术,新方案改变了患者的手术体验。此外,最新一代的脑起搏器可充电使用15年,减少了更换电池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报道链接:http://wap.xxsb.com/content/2019-11/10/content_71707.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01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