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幼儿口底巨大肿物如蜂窝 中山一院多学科成功救治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艳 实习生 邓心怡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2岁11个月的小晴出生在广西武宣县一贫困家庭,刚出生时她舌部肿胀、充满口内,但由于经济原因,拖延了病情。今年11月20日,病情恶化的小晴及家属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口腔颌面外科陈松龄教授门诊就诊,被诊断为“颈部脉管瘤、口底脉管瘤”。据悉病例罕见,手术难度巨大。
中山一院立即启用多学科会诊为患儿寻求最佳治疗方案,并为这个困难的家庭伸出援手筹集治疗费用……12月3日,该院为患儿成功进行了手术,手术中冲破重重难关,顺利完成。日前,患儿得到了良好的救治和后期康复,成功战胜了病魔,并于今天出院。

贫困患儿舌部肿胀
口底巨大肿物如蜂窝
4个月前,小晴的口底及舌部肿胀速度加快,并且伴口底舌腹部流血,已出现进食困难、夜间频发呼吸困难,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状态。来到中山一院后,入院后经检查发现,患儿口底肿物巨大,并发现舌下、双侧颌下区有一巨大不规则形态肿块,呈蜂窝样。
该院口腔额面外科陈松龄教授表示,患者口底的巨大肿物已压迫咽腔,且紧邻颈部大血管,再加上患儿年龄小,不易耐受手术等原因,给术前麻醉和手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患儿术中出现肿胀窒息、大出血死亡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考虑到病情复杂疑难,11月26日,口腔颌面外科向医务科申请,组织了一次涉及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科、耳鼻咽喉科、PICU、放射介入科、体外循环科等多学科的全院大会诊,在陈松龄教授的主持下,确立了“气管切开术+左侧舌神经解剖术+口底、颌下、颈上部巨大淋巴管瘤切除术+颈部大血管探查术”的手术方案。
手术冲破重重难关
患儿恢复健康
一切准备就绪,12月3日,“气管切开术+左侧舌神经解剖术+口底、颌下、颈上部巨大淋巴管瘤切除术+颈部大血管探查术”如期而至。
气管切开是手术的第一关,由于肿物巨大,压迫气道,麻醉团队从口腔内插管麻醉已经不可能了,再加上患儿年龄太小,不配合手术,进行局麻下气管切开也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麻醉科副主任冯霞教授准确掌握适度的气体诱导麻醉,多次调节气体输入量,使小患儿能够降低一定的烦躁程度,同时,耳鼻喉科祝小林教授通过熟练精细的操作,使气管切开术在惊险中顺利完成。
手术来到第二关肿瘤切除,由于肿瘤与口底、颈部的大血管、重要神经缠绕,解剖形态严重变形,手术既要切除肿瘤又要避开大血管、保护神经,显得格外困难,手术过程中陈松龄教授聚精会神,小心翼翼,精准地将肿物与周围重要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及颈内外动脉血管分离,仔细完整剥离出了巨大肿物。
术后,患儿被送往儿科ICU进行严密监护。尽管患儿顺利闯过了手术难关,但是在ICU合并了肺部感染、发热及口底肿胀的症状。在PICU全体医护人员的治疗下,患儿的症状得到控制,一周后返回了口腔颌面外科病房。返回病房时,患儿口底、舌体仍然十分肿胀,满身插着管道,只有3mm的气管套管成了患儿的救命通道。通过护理团队的精心呵护后,患儿身体恢复得很快,各项功能也恢复正常。

救治背后:
医务人员爱心众筹
为患儿家庭筹得治疗费用
据了解,患儿出生于广西的一贫困山区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当被告知需要近十万元医疗费用时,其父亲由于无法筹齐手术费用,几度想放弃手术治疗。
该院口腔额面外科陈松龄教授不断鼓励患儿父亲不要放弃任何希望,儿科ICU唐雯教授更是主动帮助患儿申请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重症贫童救助项目,成功申请到了2万元的救助款。住院医师李明飞趁晚上下班时间,帮助患儿父亲在网上申请筹钱,科室医护人员自发捐助并转发求助信息,短短几天时间就筹集到2.5万的爱心款,再加上患儿家属通过亲戚朋友借钱,终于筹集够了医治费用。
在患儿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也给了患儿及家庭满满的爱心。口腔颌面外科护士长陈芸梅告诉记者,众多医护人员频繁献出爱心和善款,积极帮助患儿筹钱筹物。当患儿营养不足时,陈芸梅护士长送给患儿营养奶粉,李红玉护士在下班时间给贫血的患儿煲瘦肉汤并亲自喂上;气温骤降,袁新华护士买衣物送给患儿防寒,一有时间便陪伴患儿玩游戏;为了让患儿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护士们准备了玩具教患儿做呼吸功能训练,比如吹风车和吸管吹泡泡等。
12月24日,是小晴出院的日子,护士小姐姐送了一套红色的帽子、围巾给她,让她暖暖地出院。
报道链接:http://wap.xxsb.com/content/2019-12/24/content_78549.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019-12-24